百度百科上这样介绍的:
讨好型人格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的感受的人格,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而非人格障碍。
我觉得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大家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沾有一点讨好型人格,我也一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讨好型人格总是会不断去满足他人,可以自己不开心,也尽量让其他人高兴,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请求,不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这一切的一切,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我们太在乎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了:
希望用委屈自己的方式,维持和周围人的表面和谐。希望用无节制的对别人的好,在别人看来是讨好(不然也不会叫讨好型人格了),换来别人相应的尊重和对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实则不然,在这个取悦付出的过程中,讨好型人格的我们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会受到更多伤害,让别人觉得你的付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没有感激。
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当我决定改变讨好型人格后:
我试着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优先满足自己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生活和人际关系都在偷偷发生着改变。
改变初期的时候,我也受到了很多质疑和不理解,也有一些小插曲,但是我及时反思了自己。
最开始的某一天,用自己真实的想法反驳了一些亲戚的好心教导后,被说:这个孩子以前可懂事了,现在不知道怎么了,谁的话也不听,看看说的那些话,真让人心寒。。。

还好室友很粗线条,我们的关系也没受影响,我也在反思主动拒绝这一回事,拒绝要建立在不合理的请求上,合理的请求该帮就帮啦。
这个不算讨好,敢于主动拒绝,我已经进步了。。。我这样安慰自己。
去超市买东西,阿姨极力推销,我认真的对阿姨讲,我不需要这个东西,您再问问人吧。以前的我会不知道怎么拒绝,硬着头皮听阿姨讲好几分钟,最后带了一个并不需要的东西回家。
之后我每天都在试着拒绝我以前不会拒绝的事物,大家看我的眼神也开始变得怪怪的,觉得我最近很不好相处。
说实话,最开始拒绝别人的时候,内心还是很惶恐的,但是后来发现学会拒绝别人后,日子是出奇的舒坦,也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在无效社交上面了,身心俱爽。
这样的一系列操作后,失去了一些,也得到了一些,还留下了一直真心陪伴着我的一些朋友。
告别讨好型人格,只是拒绝一些我们原本内心不愿做的事情,不该做的事情,做真实的自己,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并不是切断所有社交,我行我素,过犹不及。
告别讨好型人格
改变后期的时候,自己的独立人格也形成的差不多了,我也凭借表达真实的自己,收获了意外之喜。比如:
李沂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