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如华也向景舟坦白过“你不是我唯一的选择,但是我最好的也是最合适的选择。”
后面还有半句,乔如华当初不好意思说出口,便在心里说出来了,并记录在了手账本上。
“阿景:既然选择了你,便此心不改,此情永存。”
余正则如今才生出几分后悔意,他不是如华最佳的人选,但如华却坚定地选择了他,而他却“百花丛中过”,做出了伤害她的事情。
两滴水珠从他的星目中流下,眼角也变得有些红,他的手握着0.5mm的黑色墨水签字笔颤巍巍地在日记本上写了一段话。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卿若不离,我定不弃。”
他的这个状态正是如华从前的,因为他的“二三其德”无声落泪哭哑了嗓子,哭肿了眼。因为的抛弃让乔如华的坚定与专一沦为笑柄。
如今网上有一个笑话叫做“无缝衔接”,乔如华这算什么?
毕竟正则就是正则,容貌俊美,一副正义凛然的模样,做的事情肯定是要不同寻常。
林茵看到了余正则的“邀请”,她认为盛情难却,立即坐了下来。
闻到他身上那一股淡淡的清香,林茵唇角微微上扬,面色愈发红润了,她坐在余正则旁边,端正地坐着,一边看着题目,一边看着正在看题目的人……
这题确实是道难题,达到了选择题最后一题的难度,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
说白了,对于这种题一般就三种人能在高考考场上做出来。
第一种是很有实力的,比如景舟这样思维敏捷思路清晰的,能够很快地解决。
第二种是运气好,恰巧“猜”对了,乔如华就经常猜对选择题第八题的。
第三种是学了一些小技巧,借助技巧排除错误选项的,这也是景舟成功的一个因素,有了小技巧之后便“如虎添翼”了。
对于余正则和林茵这种数学很一般的学生,没有研究的必要。
最多研究一下技巧,找找相关模型,熟悉一下,有助于排除选项就成了。
毕竟压轴题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就算做出来了,时间也浪费了,得不偿失。
但研究理科难题依旧是余正则的乐趣,他还是会乐此不疲。
只是不会像以前一样天天看理科,将文科给“抛弃”了。让他放弃研究难题,两个字——免谈,因此林茵问他难题他会很热心。
余正则细细读题,回忆老师课上讲的方法,花了几分钟将思路理出来了。
先是说了一个总体思路,林茵听的云里雾里的,余正则看她那个反应就知道她不懂,便跟她详细地说了。
林茵好不容易听懂了,临走时回眸一笑说了一句“余同学,谢谢你!”
这句“余同学”勾起了余正则一些美好的回忆,但放在这里更多的是思念与伤怀。
“余同学,你怎么那么晚回家?”
“余同学,好巧啊,你也在跑步。”
“余同学,你最后一圈的冲刺真的太精彩了!”
“余同学……”
这些回忆在余正则的脑海中来回播放,像是无限循环一样,痛苦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余正则愣了一刻,而后淡淡地回了一句“客气了。”
清风拂面,君未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