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烦人的梅雨终于有了住脚的时候,乘着雨后的凉爽,与同事、朋友一同走进自然,心一下子被那碧波万顷,直逼眼帘的绿抓住,于是乎,提起相机一路咔嚓、咔嚓地摄来,留下那一片片浓绿欲滴的镜头,心却随着相机的咔嚓之声始终挥之不去那莫名的兴奋。下午回来,坐在电脑前,翻着那一族族绿的剪影,乘着尚未平息的兴味,便想为那浓妆艳抹的绿写点文字,也算是为大自然绿的回响、绿的和鸣与绿的叹慰。
写绿,切入点选在何处呢,要是所思所想尽是些雷同之文字,那便毫无意思了。于是乎,打开网络,输入“关于绿的美文”,百度一下,跳入眼帘的仅仅是《绿》——朱自清;《绿之歌》——谢冰心。此外便聊聊了。也许大师之作在前,便无人敢步其后尘也。再百度一下“关于夏的美文”,跳出来的却不少,如写夏夜之繁华,夏日之风情,盛夏之感悟,夏蝉之韵律,……但却未见一篇关于描写夏绿之佳作。或许是余之所喜,和者聊聊吧。
夏之绿也许她太过平常,你看它肥绿滚滚,碧涛接天,铺地而来,漫山遍野,横无际涯;你走在哪里,它都满满的逼你的眼,使你连一点搜寻、遴选的余地都没有。她没有春花那般俏丽,挑逗你浪漫的诗情;也没有秋果那般丰盛,撩起你品尝后啧啧赞美的兴致。因此,在文人雅士看来,夏绿最缺乏诗情画意了。而余看夏绿,则在她的三境之美也。
孟夏之时,绿之浅黄——淡雅之境也。每当时令由春转夏,绿亦由“草色遥看近却无”变成了嫩嫩的,浅浅的鹅黄色。所谓嫩叶如花——乃绿之俏丽之姿也。这时的山林,竹笋正破土拔节,蕨菜正冒芽生长,茶园正枝头吐新,灵芝也粉黛眉扬。这时的原野,小荷尖尖,蜻蜓点水;泥土翻新,燕子绕梁;农人们早起晚归,耕作正忙;雅士们踏青山川,赏绿荷塘。这时的空气是清新的,色彩是清淡的。绿就如同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显得那么活泼、俏丽,晕黄的嫩绿显得那么有生机。这是一种楚楚可人的绿,茁壮生长的绿,她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喜滋滋的淡雅恬静之境也。
仲夏之际,绿之深蓝——浓艳之境也。仲夏之时正是我们江南的黄梅季节,烦人的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没有住脚的时候。空气湿漉漉、粘糊糊的,太阳时不时从厚厚的云层里探出头来,便刺得人眼睛发花。稍微动一动,汗滞在皮肤里出不出来,整个人便闷得透不过气来。这时人们便无心去领略大千世界中绿的生长……
突然几阵暴风雨,把这湿漉漉的世界使劲的推了一把,于是乎密匝匝的云开了,太阳突然间变得那么耀眼而灼人——梅雨走了,伏来了。
这时,人们突然间发现绿变了——没有了先前的那娇嫩的晕黄,林带上那淡淡的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整个大千世界都已经绿得密匝匝、厚嘟嘟、蓝汪汪。这绿鲜亮的直逼你的眼帘;这绿浓郁得要从树叶上滴下来,流了去,汇成河,变成洋。蝉儿躲进了密林续接着高亢的乐章,布谷鸟尽情畅叙着“早稻发棵”的幽情,田蛙则乘着月夜演奏着美妙的合唱。农人们则赶着季节的趟儿,忙着割麦、锄禾、点豆、插秧。正所谓“田家少闲月, 五月(农历)人倍忙”。
这时的绿,如同刚刚走过青春期的淑女,魅力四射,贤淑而聪慧,亮丽而端庄。这样的绿叫人充满着渴求,寄予着希望,流溢着遐想。这是浪漫的绿,张扬的绿,青春勃发的绿。这样的绿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绝代佳人般浓艳之境也。
我的青梅竹马想撩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