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章
闫浩:典源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南三十公里处吴村镇境内。《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说他们“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在八王之乱中,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但在当时年代不失为明哲保身的无奈之举。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闫浩:竹林七贤一派
闫浩:可谓是名士风流
沈微微:喝酒最猛的人当数刘伶。  刘伶几乎每时每刻都在饮酒,整日带着酒壶,扬言自己醉死在哪里,就把自己埋在哪里。刘伶喝得尽兴时,会把自己的衣服全部脱光,然后对大家说:“我刘伶以天地为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为何要钻到我裤裆里?” 如果说刘伶太奇葩的话,那阮籍的行为则更加让人难以理解。阮籍家隔壁有个开酒馆的老板娘,有一次阮籍喝醉了,“便卧其侧”,直接挨着老板娘睡觉了。什么纲常礼法,他全然不顾。 古代女子最重名声,有一次,临乡有个大户人家的闺女病逝了,尚未嫁人,阮籍压根不认识人家,却跑到人家葬礼上大哭一场,哭得撕心裂肺,如丧考妣,把人家父兄搞得一脸茫然。  还有嵇康和向秀,满肚子学问,却沉浸在竹林里生炉打铁,嵇康抡起大锤叮叮当当,向秀则拉着风箱,挥汗如雨,仿佛打铁的铿锵声,和风箱的呼呼声,是人间最美的音乐一样。 这是一群狂人,一群放荡不羁的人,一群不顾世俗眼光的人,一群“不思进取”的人,同时,他们也是一群可怜的人,一群绝望的人。 他们就是“竹林七贤”,具体的成员有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待完成的爱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