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读。①读图表。图表一般由标题、时间、项目、数据等构成。②读注文。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补充作用,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③读设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读设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2)三比。①纵向比较。纵向比较就是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②横向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不同事物再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③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图表与图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抓住联系,就会产生新的认识。
(3)三到。①由数字到术语。图表型主观题往往以数字来表达某种现象,在回答问题时必须用术语概括出这一现象。②由现象到本质。揭示出背后的本质联系。③由理论到实践。中考不仅仅考查我们认识问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考查我们在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认识”型(理解、感悟、感想、体会、警示)、“启示”型题目:
设问方式:①“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启发”;②“谈谈你的看法、体会、认识”;等等。
解题思路:启示类题目可按照“示—理—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作答。
(1)“示”即展示(是什么)。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现象和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的启示。
(2)“理”即道理(为什么)。即“材料反映的内容”的依据、原因、重要性(必要性)、不做的危害性等。①依据。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理论根据(包括路线、方针、政策、国策、战略、原则、原理、法律、法规等)。②重要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③必要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④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导致的消极后果。
(3)“启”即启发(怎么办)。即政府、社会、学校、公民、青少年等准备怎么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就是根据所找出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在这方面应该怎么做。
总结:回答时,应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中先归纳出材料所反映的知识和道理, 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与怎么做的危害。 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4.“评析”型、“辨析”型题目:
解题思路:“性质判断—理论依据—后果影响—表明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①这种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给行为定性)
②这种行为体现了什么样的品质(一般从法和德的角度进行评价定性,违背了道德和法律)
③这种行为有什么意义(或危害、影响;不正确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原则、没有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正确行为——符合哪些法律、原则、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
④我们应如何弘扬、学习(应如何解决)
答题步骤:“三步走”:
第一步,辨别正误。第二步,分析说明。分析说明时要做到条理清晰,全面透彻,有理有据。
第三步,总结评价。亮明自己的观点,或指明正确观点的意义,或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和危害。
5.“体现”型题目:
解答思路:先回答出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基本思路:现象本质
设问方式: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
中考复习知识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