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愿每个月的零花钱并不多,所以愿愿都很节省着用。愿愿拿这些零花钱,主要是用来买本子和零食。
愿愿会先买本子,剩下的钱才用来买零食。愿愿喜欢买椰子糖,她和表弟经常一起买椰子糖来吃。是那种方块形的椰子糖,当时一元钱可以买好多块这种椰子糖呢!
其实,愿愿的零花钱很少,买完本子后就所剩无几了,她的椰子糖基本上是表弟买给她的,表弟也喜欢吃椰子糖,而且也很乐意分享,另外,有些东西和别人一起吃要比自己一个人吃来得更开心一些。
那时候,愿愿的班上很多同学在用本子的时候都很节省,这还是当时的数学老师教的呢。老师让学生们将一张纸对折成两半,折出一条痕迹,然后还原,写完左边的部分再写右边的部分。
愿愿在想,为什么这个办法可以让本子更耐用一些呢?愿愿觉得是空隙,如果不对折,遇到一行还剩很多内容的,就会很浪费。但对折之后,一行就不容易有那么大的空隙了。这样整个版面就会显得很紧凑。愿愿觉得老师真是太聪明了,这种办法都能想得出来。家乡的老师们传递给愿愿的是要勤俭节约,一切来之不易;而这儿的老师告诉愿愿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付出更多的资源。
其实这两者也并不矛盾。对于家乡的老师们来说,本子是可以节省的;而对于外地的老师来说,本子是不需要他们节省的,对于一种基本上用不完的资源,不需要节省,完全可以利用这种资源来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学生们也不会胡乱使用,也并没有去浪费。
家乡的孩子们不仅将对折起来效果更好的本子进行对折之外,还学着将字写得小一点,这样一行就能写下更多的字了,那么自然一页也能写下更多的字,这样,本子就能用得更久一点。
但是,他们真的需要这么节省吗?没有人真正清楚,但大家都好像进入了一种氛围里,进入了一种气场里,在当时的那个环境里,愿愿感受到的就是那种气场,即便几年过后,那种气场已经不存在于学生之中了。
在那种气场和氛围里,大家就像被裹挟着,不约而同的按照某种共同的方式行事,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觉怪怪的,大家都这样做,自己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就像一种风俗习惯,可以说环境会影响和改变一个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或迫于环境的压力,而不得不采取一些被所处环境所接受的行为,做这种行为的阻力是最小的。
就像愿愿,如果在那时的家乡,她会像别的孩子一样听老师的话将作业本对折,即使愿愿在外地已经没有对折过本子很久了,但如果回到那时那地的家乡,愿愿依然会对折本子,因为别人都这么做,自己不这样做是不是会被人议论呢。
愿愿成长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