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二人从二门上车,一直到家里的铺子停下,贾琅典先下车,后拉着乌芸芳下车。
“前几天,柜上来给我送账本,跟我说多了些新颜色的胭脂水粉,都是上等货,在家里挑就那几种,如今你来了,成百上千的随你挑去,家里的不喜欢再去外头挑,只是一个镇上的胭脂铺也没咱家的好,你先在这挑着,前两天我让人打的两个金项圈有你一个,我先去取来,一会就到”
乌芸芳点点头,“嫂子不用管我,有什么事就去忙吧,家里的产业都是你的嫁妆,这么多产业就是天天打理,也是打理不过来的,也就嫂子是个贤德人又是个能人,我跟着沾了光,怎好再霸着嫂子的空呢”
贾琅典笑骂,“属你这小猢狲嘴甜”
乌芸芳自去挑选胭脂不提,贾琅典坐上马车,心中盘算着,跟外头人说了一声,马铃响动,悠悠走起来,贾琅典闭着眼,往旁边一歪,喊了一声秋黄,秋黄从车前转过身,进车里给她捶腿捶腰。
不多时候,马车来到钱家,这是她手帕交赵夫人的夫家,钱老爷和钱少爷都去世了,只有钱老太太和赵夫人守寡在家,好在赵夫人膝下有一个懂事的哥儿,今年也七岁了。
守着这个哥儿,也有点盼头,她的这些东西,卖给别人,怕是会泄露消息,若是给赵姐姐就不怕这些了,说不定她贤良的名声又得上一层楼去了。
心下想着,钱家的门子看见她的马车,早就进去通报了,不出半刻就有人有请。
下了马车,钱家的人换了一乘轿子抬她进去,进了大门到二门外又换了一乘轿子抬着进里院。从院外落轿,有个叫金簪的丫鬟是她熟知的,正在院门口等着她。
金簪连忙迎接过来搀扶 “我们夫人说,太太想来是有大喜事了?怎么一下子就来了,也不早让人说一声,前两天还有好茶,因为下雨怕霉了,都让人送回柜上去了”
贾琅典微笑说,“你们家什么时候没有好茶?纵然是家里没有,只要我想吃,只管到你们柜上取,还怕不给我?”
赵娘子就在门口等着,旁边另一个小丫鬟给她打扇,“我说不用跟她客气,说句不该说的,她呀,恨不能长出来一双铁手,往油锅里捞吃的去呢”
说的丫鬟媳妇们笑起来,贾琅典携着赵娘子的手进门去,屋里一股冷香扑鼻,在外头热了半天,冷不防身子打了个摆子。
“这是薄荷的香气吧,真是清凉,本来还昏昏沉沉的,这会都醒了”
赵娘子拉着她的手坐在屋里的小炕上,小桌上摆了一摞文章,原来她在这屋里给大哥儿看功课呢。
“夏天多雨,实在闷热,就是刮风都带着热气儿,我让人在屋里多放薄荷,打碎了放在眼多的熏炉里,再拿着扇子对着扇风,人一闻着也精神些,大哥儿这几日温书,早也困晚也困,不得已只好如此”
贾琅典哦了一声,“怪不得呢,你倒是心细,换了我就想不起来”
赵娘子笑道:“还不知你有什么贵干呢?这么巴巴的跑来了,也不让人提前说一声,白在外头晒太阳,也不嫌热的慌”
贾琅典低头叹了一口气,“说起此事,却不知道如何开口了,真是让人惭愧”
赵娘子从未见过她这样,吓了一跳,“难道是……遭难了?”
乌老爷在棋盘镇收的官粮是在律法制度里,每一百斤多十斤算的,美名其曰“水分”只是多收官粮,或者在鸡毛蒜皮的官司里收两个钱罢了,并没有伤天害理,只是于富庶之家不算什么,在贫寒之家就明显的多了。
赵娘子就只差问贾琅典是不是乌老爷贪污遭难了,贾琅典反应过来也觉得好笑。
“姐姐想多啦,这才怎么样啊,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差的远呢”。
双姝传又琅典熙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