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2011年,WHO发起心理健康调查计划,包括我国深圳在内的美洲、亚洲和欧洲的11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这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双相情感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2.4%(双相情感障碍I型、II型和未特定型终生患病率依次为0.6%、0.4%、1.4%)。年龄双相情感障碍主要发生于成人早期,调查资料显示,双相情感障碍I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8岁,双相情感障碍II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性别双相情感障碍I型男女患病率几乎均等,而快速循环、双相情感障碍II型则以女性常见。男性患者多以躁狂发作的形式发病,而女性首次发作大多表现为抑郁发作,或者病程中更多表现出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发病时间更易在更年期和产后,可能与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疾病类型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将双相情感障碍分为:双相I型障碍至少1次躁狂发作。双相II型障碍从未出现充分的躁狂发作;至少出现1次轻躁狂发作和至少1次重性抑郁发作。环性心境障碍患者表现为多次发作的轻躁狂症状,和多次发作的抑郁症状;不过,症状期的严重程度、广泛性或持续时间不足以符合躁狂发作或重性抑郁发作的完整标准。双相及相关障碍物质/药物所致的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患者表现为高涨、异常欣快或易激惹心境,可以伴或不伴在物质中毒或戒断期间,出现抑郁情绪。其他类型其他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的典型症状引起患者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均有显著临床损害,但症状严重度不足以符合上述任何疾病的完整标准。此外,还有由于躯体疾病所致的双相及相关障碍,未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二、病因病因仍不清楚,大量研究资料提示,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都对其发生有明显影响,并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基本因素生物因素神经递质患者的发病,可能与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有关。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本身就非常复杂,而神经各递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同样复杂,目前研究认为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神经递质,包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乙酰胆碱、谷氨酸、γ-氨基丁酸、神经肽。神经内分泌患者内分泌系统改变,与双相情感障碍发病有关,这种改变主要涉及三条内分泌轴,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及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的改变。医学界尚不清楚具体机制,推测可能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节律生物节律紊乱,也是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机制之一。神经可塑性与神经营养双相情感障碍与多种生物学改变有关,其中神经可塑性方面越来越受人关注,神经营养失衡假说与神经可塑性密切相关。神经免疫双相情感障碍共病率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患者共病代谢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近5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至少共病一种疾病,而这些疾病多为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的疾病。大脑结构异常主要涉及位于额叶、基底节、扣带回、海马、杏仁核等区域,包括与认知和情感调节关系密切的神经环路。影像学改变也涉及以上脑功能区皮质,及皮层下的连续损害,以及脑功能连接的损害。心理社会因素负性生活事件会增加双相抑郁发作,而某些类型的负性及正性生活事件,则会增加双相躁狂发作。诱发因素应激事件、睡眠少、经济情况变化、与亲人吵架、季节变化等可能会诱发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季节部分双相情感障碍发作,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即初冬(10~11月)为抑郁发作,夏季(5~7月)出现躁狂发作。女性较男性更可能具有季节性发作的特征。婚姻及家庭因素在离婚或者独居患者中,双相情感障碍更常见。代谢综合征及物质滥用双相情感障碍在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中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约42.3%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病物质滥用。三、症状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交替。典型症状躁狂发作典型的躁狂发作,以情绪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增强的“三高”症状为特征。情绪高涨患者表现易激惹,会因小事发脾气。病情严重时有冲动行为。思维奔逸患者思维散漫,行为紊乱伴发冲动行为,也可短暂出现意识障碍,如错觉、幻觉。意志行为增强患者爱管闲事,做事有始无终,不计后果。轻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临床易激惹,鲁莽。抑郁发作患者典型抑郁发作时,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悲观、意志行为减退“三低”症状为特征,伴有认知功能减退和躯体症状,处于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情绪低落患者陷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低落的严重程度从闷闷不乐,到严重的悲观、绝望。因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对什么事情都没兴趣。思维迟缓和悲观思维联想缓慢,如患者感觉脑子像生了锈的机器,主动言语少,语速慢,严重情况下,甚至无法进行正常交流。患者在情绪低落下,出现悲观思维,有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自责自罪,严重时,患者出现罪恶妄想。部分患者出现幻觉,或在悲观思维基础上出现自杀念头和企图。意志活动减退患者活动和行为缓慢,如生活被动、懒散,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日常生活需要人料理,不想做事,不想上班,不参加平时爱好的活动,回避社交,严重者不语、不动、拒食。伴随症状躁狂发作的伴随症状患者可以出现虚脱、衰竭,通常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抑郁发作的伴随症状约2/3的患者伴有焦虑症状,表现出过度的担忧,也会表现出一些躯体症状,如睡眠差,乏力、体重下降,便秘、性欲减退(如阳痿、闭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恶心、出汗、心慌)等。患者还可能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抽象思维能力减退,学习困难,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减退。
百宝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