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指出,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多少都隐藏了一些自毁的倾向,这种内在情绪的冲动常常会驱使一个人做出危及自己的事情。而真正的成功者与一般人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他们战胜了自己和内心的情绪,而一般人却不能。
你一定听过“自讨苦吃”“自找麻烦”“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孽,不可活”等诸如此类的话,这些描述的是一个人所犯的错误把自己逼往失败的境地。
仔细想想,每一个人都难免会犯以上的错误,只不过有犯错严重程度的区别。无怪乎有句话说“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用各种方法“迫害”自己。
内心深处的自毁倾向常会驱使一个人做出危及自己的事情。譬如,有人整天絮絮叨叨,看什么事都不顺眼,动不动就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好像所有的人都做了对不起他的事;还有的人,生活漫无目标,整日无所事事,只会嫉妒别人的成就,自怨自艾,认为什么好运都不会落在自己的头上;还有的人嗜酒如命、沉湎于药物,好财成性,饮食不知节制,消费成癖,纵情声色等,这些都称得上是自毁行为。
人们常常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别人,其实很多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很多麻烦都是自找的。每个人在先天性格上都有一些缺陷,只是你不愿承认失败是出于自己的缺点。这种“不愿当输家’的防卫心理可以理解,但如果你对自己的缺点浑然不觉或者不知反省,就真会有“一败涂地”的危险。
“生命的脚本可由演出者的主观意志加以改变”,杜柏林认为,每个人天生的性格固然会影响他的行为模式,但即使你的输家“脚本”是与生俱来的,你也可以决定不再依赖这种“脚本”过日子。问题是,你是否愿意正视你的缺陷,改变你的自毁行为,不再继续自讨苦吃。
想要不再与自己为敌,并且停止迫害自己,就要找出和解的方法。当然,你要努力去改掉多年的自毁习惯。当你一点一滴慢慢铲除这些障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不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而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还是有人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
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无论你们肮脏或是洁净,衣着齐整或是不整,你们都是无价之宝。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也就是说,完全属于你的内心所想!你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是的,生命的价值取决于我们自身,除了自己,没有人能让你贬值。
凯特先生的一次经历更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凯特本来可以好好睡一个懒觉,但是一种强烈的罪恶感驱使他起身去教堂做礼拜。
凯特洗漱完毕,收拾整齐,匆匆忙忙赶往教堂。
礼拜刚刚开始,凯特在一个靠边的位子上悄悄坐下。牧师开始祈祷了,凯特刚要低头闭上眼睛,却看到邻座先生的鞋子轻轻碰了一下他的鞋子,凯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变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