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久弥新
2024年
北京卷
800字
时代大浪淘沙,但在摧枯拉朽的巨力中,有些事物历久弥新。这些事物的共同点是超越了一般的、易朽的物质层面,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具有客观的、不依赖于外界的杰出、伟大的性质。
两千余年前,《左传》就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的概念。在当代,“德”可以归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其实也是仁、义、礼、智、信和其他古老信条的传承,指引我们爱祖国、爱和平、重信义;“功”铭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奠定我们今日生活的基础;而“言”包罗了我国人民以至世界人民的文学、艺术、思想创造,既有理性的深思,也有美学的熏陶。这些历史的遗产在时间的冲刷下愈加展露出珍宝般的光华。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需要继承这些历久弥新的事物,扎根于富饶的民族文化之中,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守护先烈、前人建设的社会主义事业。这并非空话、大话,文化、精神和事业的传承都是可以落到每一天的生活中的,“继承”就表现在读那些历久弥新的著作、理解那些历久弥新的思想当中,表现在做一个诚实、友善的人当中,表现在未来对于工作的敬业、尽职当中。所谓“历久弥新”,一方面是因为事物本身在“新”的时代仍然具有价值和内涵,另一方面也要靠人们时时拂拭、传承不断。继承本身就是发展的基础,是“新”的一环。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也要参与创造历久弥新的事物,留下我们的篇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本身就在不断的发展中。“敦煌飞天”被搬到荧屏上,焕发了地方文化的新生机;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的建设,守护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丰厚家底;如今的中式顶流马面裙,融入了现代的设计概念和元素后,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服饰历久弥新的魅力……他们为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在未来,我们也需要接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注解。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让我们超越眼前浮华的“脂粉”,立志去做中国的“筋骨和脊梁”,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继承和创造历久弥新的事业和精神。
二.历久弥新
2024年
北京卷
700字
历史的长河,会淘洗掉物质的泥沙,只留下沉积在尘土中的黄金闪闪发光。有如鲜花般芳香四溢,永不凋零。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古老的《论语》在历史上所展现的治国价值,在今天处理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仍显示了其独特价值和超凡智慧。经典的《论语》,可谓历久弥新。
陈酒佳酿,岁月氤氲,其美因久远更醉人。《论语》历经三千年,因其有丰富的思想价值而备受人尊崇。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超前的眼界愈来愈引起世界的重视。它以仁爱为本,强调和谐。而它又不仅强调和谐,也强调“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就是要彼此尊重,尊重各自的文化,各自的权利和法则。历经岁月涤洗,《论语》价值不衰。
老树发新枝,新生芽儿在春分中更见其活力精神,这一切是由于有老树根的滋养、有新风和新雨的沐浴。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缺乏生机。弥新需要永葆创新精神。
《论语》伴随时代发展,“和”的思想不断丰富,其意义被越来越多的人肯定。
彼岸的逝言2水月镜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