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无所依,颠沛流离;
老无所依,天广人稀。
君不见,九地生寒飞大雪,
白头翁妪在荒野。
君不见,三尺坟台乱草横,
几人哭来几人惊。
千秋知父一襟泪,百年养子两片心。
贤儿孝女今何在,四海五湖皆遁形。
鸣呼!
养儿不在堂,生死两茫茫。
养女不在堂,愁煞老爹娘。
是知人老而受孤,非天定也,
乃人意一念之间也。
解读:
这是一首描写人生孤独、无助和生死离别的诗。诗人以白头翁妪在荒野中的形象,表达了人到老年时,无所依靠、颠沛流离的悲惨境遇。同时,通过对比九地生寒飞大雪和三尺坟台乱草横的景象,揭示了生死之间的无常和残酷。
诗中提到“千秋知父一襟泪,百年养子两片心”,意指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以及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感激。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子女长大成人,各自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生活,渐渐离开了父母的身边。这种离别让人感到无尽的悲伤和无奈。
最后,诗人以“养儿不在堂,生死两茫茫。养女不在堂,愁煞老爹娘。”的句子,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无论是生还是死,都无法避免这种孤独的命运。而这种命运并非天定,而是人们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悲凉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亲情和孝道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尽孝道,以免留下遗憾和悔恨。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关于人生孤独和家庭关怀的深刻图景,它讲述了人们在生命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少年和老年—面临的无依无靠的困境。
1. **少年孤苦**:"少无所依,颠沛流离" 描述了年轻人在没有家庭和社会支持的情况下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这可能涉及到孤儿或者因某些原因无法得到家庭照顾的年轻人。
2. **老年寂寞**:"老无所依,天广人稀" 反映了老年人在现代社会中可能面临的孤立无援的境地,特别是在子女不在身边或缺乏社会养老保障的情况下。
3. **自然景象与人情绪的映射**:"九地生寒飞大雪,白头翁妪在荒野" 通过寒冷的自然景色来象征人生的晚景,表达了对那些在生命晚期遭遇孤独的老人的同情。
4. **坟墓隐喻**:"三尺坟台乱草横,几人哭来几人惊" 用坟墓和杂草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终结,以及人们对死亡的反应和感受。
5. **父母与子女的情感**:"千秋知父一襟泪,百年养子两片心" 强调了父母对子女的深情付出和期待,以及子女对父母的反哺之责。
6. **现实反思**:"贤儿孝女今何在,四海五湖皆遁形" 质疑现代社会中子女对父母的关怀是否真的到位,指出许多子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
7. **生死感慨**:"养儿不在堂,生死两茫茫。养女不在堂,愁煞老爹娘" 描述了父母在晚年时,若子女不在身边,则无论生与死都显得异常孤寂和凄凉。
8. **结论**:"是知人老而受孤,非天定也,乃人意一念之间也" 最终得出结论,人的孤独并非命运决定,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和选择的结果。
整体上,这段文字不仅揭示了人在年少和年老时可能面临的孤独与无助,还批判了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疏远的现象,并提醒人们要重视亲情、孝道和社会责任。
才子古风美文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