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点点,璀璨如银,清风微拂,声响簌簌。
月光皎洁,清辉寒玉,似水温柔。
且论他,如月,寂静温和,皎皎不易污。
荀令君,一生风骨,一世初心,王佐之才,君子之风。
昔日魏武能诛袁,毙吕,以定北方。
“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舆论上风,背后荀令功不可没。
彼时看到这里,我只赞叹他谋略高超,而后再看,方知心酸处。
难得有这么一个人,在《后汉书》中称汉臣,在《三国志》里称魏臣。可却并不使人鄙夷。
皆因他做魏臣,忠的是百姓苍生;他做汉臣,忠的是正统天子。
南阳名士何颙赞其“王佐之才”,才高八斗曹子建赞言“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法而不威,和而不亵。”,晋时陈寿称“彧冰清玉洁,有王佐之风”。
谋能应机,明以举贤,机鉴先识。
劝奉天子,居中持重,终赍志以殁。
荀彧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他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为“荀令君”。
他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幼时,其父畏惧宦官,于是叫他娶中常侍唐衡之女为妻。
若非他少便有才名,怕是早栽倒在他人讥讽当中。
而后,曹公逐露锋芒,他亦未改初心,仍娶唐氏女为妻。
且并未纳妾,一生只此一人。
由此见,荀令绝非不扫一屋,只扫天下,眼高手低之辈。
到这里,都本以为他是曹公手下忠心耿耿的谋臣。
可惜不是,这也正为他魅力所在。
建安十七年,曹操听信谗言,欲加封九锡。
先前他狼子野心也是路人皆知,如今,更是要撕破那层遮掩的皮,彻底做个窃国贼。
荀彧于此,难得反了曹公的意,上奏“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因此“心不能平”
而后文若则郁郁而终。
东汉末年,诸侯分立,袁绍绝非明主,而当时看,能统天下者,非曹公莫属。
于是为了民生,为了救天下于水火,他投于曹公麾下。
早时的曹操或许尚有忠君之心,然而此时的他早已没了年轻时的豪气干云,曾经的“汉征西将军,曹侯”的宣言,怕是早已忘却在慢慢征途里,消散在滚滚黄沙中。
《三国演义》中,这样评价他:
“颍上荀文若,人称王佐才。声名齐五岳,功业震三台。孟德无终始,留侯不再来。忠心怀恨死,天下尽悲哀!”
他从小民百姓之心出发,选择了曹公。
他清醒地认识到汉不可为,于是他拥护曹操重造天下的大业,建立了赫赫功绩。
可回到他自身,他一直以来,受的是儒家“君君臣臣”的思想,就好像一张网,笼罩住他。
密密麻麻,让他难以挣脱。
他的道成就曹公,成就天下,他未负黎民,未负天子,以死殉国。
他何尝不知自己困入囹圄,可他不能走出,他走不出,于是他便不走出。
他的道也成就自己。生食汉禄,至死,必为汉臣。
穿越之回到三国拯救男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