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完了无锡,仲仁说,我们去南京看看吧,那可是多朝古都,静怡靠在仲仁肩上说,听你的。
他们先去了梅花山,因为静怡喜欢看花,看见正好有导游在介绍。
在南京市中山门外钟山南,处于明孝陵神道环抱中。因山上多红梅而得名。旧名孙陵岗,亦名吴王坟,因三国东吴的吴帝孙权葬在这里而得名。三国时吴帝孙权与潘皇后、步夫人、宣太子孙登葬此。
1946年国民党政府将汪坟炸毁,并在墓地建了一 座“观梅轩”即如今上顶上的这座建筑。梅花山位于明孝陵、石象路旁,内外梅花繁茂,现有面积近14万平方米,如今已经收集了400多种梅花,三万多住的梅花树。无论从种植梅花的历史、规模、种类、数量,都堪称魁首,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梅山”。每当春日,来此赏梅的游客络绎不绝。[2]
梅花是南京的市花(1982年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二次会议通过)。探梅、赏梅是南京的民俗。而南京植梅与赏梅的历史悠久,历六朝至今不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南京梅花山梅花景色
据史实,城南梅岭岗、城北钟山脚下梅花坞,均为植梅、赏梅之佳地。明末徐渭画《钟山梅花图》,绘出“龙蟠胜地,春风十里梅花”之景观。当今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万株梅海)、古林公园(梅岭)等处均有梅观,而尤以中国四大梅园之一梅花山为最佳。每当春季梅花盛开之时,梅花山的万株梅花竞相开放,层层叠叠,云蒸霞蔚,繁花满山,一片香海,前来探梅、赏梅者多达四、五十万人,中山陵园管理处在梅花山大量植梅。
上一个景点结束后,导游在车上说,到了南京,一定要去夫子庙看看。下车后大家随导游到了夫子庙门口,只听导游介绍到。
南京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文宣王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际旅游胜地。[3]
夫子庙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移东晋学宫于秦淮河北,并在学宫之前建庙祭奉孔夫子;南宋建炎年间遭兵火焚毁,绍兴九年(1139年)重建,称建康府学;元朝改为集庆路学;明初改为国子学,后改为应天府学;清初原府学改为上元、江宁两县的县学,咸丰年间再次毁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夫子庙四毁五建,最后一次破坏于1937年侵华日寇的炮火中,1984年后陆续修葺复建,1991年被评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南京夫子庙
地理位置
南京市秦淮区
建筑布局建筑景点文化特色所获荣誉旅游信息。
历史沿革
秦淮河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渊源之地,而内秦淮河从东水头至西水关全长4.2公里的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誉。自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的繁华景象和特有的风貌,曾被历代文人所讴歌。
夫子庙学宫
东晋咸康三年(337年),夫子庙始建,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
末代爱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