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前面的几个宫,导游小姐说,殿堂看了几个了,带大家看看室外的风景吧!下面要去的是御花园,那里有不一样的风景。
御花园原来是皇帝及后妃憩赏的园林,也兼具颐养、祭祀、读书、藏书等功能。
御花园明朝称“宫后苑”,清朝称“御花园”。该园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来曾有增修,如今仍保留有初建时的格局。该园南北长80米,东西长140米,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
御花园的主体建筑钦安殿是重檐盝顶式建筑,处在紫禁城中轴线上,以钦安殿为中心,向南侧及东、西两侧布置亭台楼阁。御花园内的竹、柏、松之间点缀山石,形成了四季长青的景观。
御花园的主要特色有:
建筑布局对称但又灵活,舒展而又有机地融为一体。钦安殿两侧平衡布置将近20座各类建筑。其中,浮碧亭和澄瑞亭、万春亭和千秋亭独具特色,这两对亭子东西对称分布,浮碧亭和澄瑞亭是横跨水池的方亭,南侧出抱厦;万春亭和千秋亭是上圆下方、四面出抱厦、平面呈十字形的多角亭,表现“天圆地方”的观念。
园内奇石星罗棋布,草木茂盛,古柏和藤萝都有数百年历史。御花园内现存160多株古树,分布在园内各处,还有各种山石盆景点缀园中。例如绛雪轩前的一段木化石制成的盆景,貌似长年曝晒的朽木,敲击却有声,确实是石质。
园内甬路都是用各种颜色的卵石铺砌,组成900多幅图案,包括人物、景物、花卉、戏剧、典故等等。
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钦安殿左右有四座亭子:北边的浮碧亭和澄瑞亭,都是一式方亭,跨于水池之上,只在朝南的一面伸出抱厦;南边的万春亭和千秋亭,为四出抱厦组成十字折角平面的多角亭,屋顶是天圆地方的重檐攥尖,造型纤巧,十分精美。两座对亭造型纤巧秀丽,为御花园增色不少。
倚北宫墙用太湖石叠筑的石山“堆秀”,山势险峻,磴道陡峭,叠石手法甚为新颖。山上的御景亭是帝、后重阳节登高的去处。
御花园有很多花,比如,
海棠: 当时绛雪轩前有五株海棠树,每当花瓣飘落时,宛如红色雪花纷纷降下一般,遂将此轩名为绎雪轩。乾隆皇帝曾有"绛雪百年轩,五株峙禁园"的诗句。北京故宫御花园、颐和园和天坛等皇家园林中就种有西府海棠 太平花: 绛雪轩前琉璃花坛里有一簇极为罕见的太平花,这是晚清时西太后命人从河南移来栽种于此处的 莲花: 北京故宫附近的北海公园本来是御花园,园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为莲叶所覆,莲叶有时候高出水面将近两米,开着千万朵清雅芳香的花。莲叶下可以行驶小船。 除此之外牡丹。芍药。桃花等多有种植 其实古代栽培养殖技术远不如今,御花园里种植的多是当地的原生植物,而其中相隔多里的移栽如如宋朝时的荔枝。蝴蝶兰等也最多存活一两年而已。
御花园的四个亭子分别是万春亭(春天)、浮碧亭(夏天)、千秋亭(秋天)、澄瑞亭(冬天)。分别象征一年之内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从名字上可以联想到。四座亭子中万春亭和千秋亭是上圆下方的建筑规制,清朝时是用来安放佛像和帝王牌位的;浮碧亭和澄瑞亭现在来看是方形的休闲纳凉式亭子,亭子下方有水池,与宫内西路的金水河相通,系活水。至于在 池子里扔硬币则纯属现代人为之,并无实际意义,取吉祥之意。
末代爱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