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1
超小超大

47-章台夜思 (2-1)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词句注释

⑴章台:即章华台,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左传·昭公七年》:“楚子城(筑)章华之台。”

⑵瑟:古代弦乐器。多为二十五弦。弦乐器,这里指乐声。清瑟,即凄清的瑟声。遥夜:长夜。

⑶楚角:楚地吹的号角。其声悲凉。

⑷下:落下。

⑸芳草:这里指春光。已云暮:已经晚暮了,指春光快要消歇了。云:助词,有“又”义。

⑹殊:竟,尚。

⑺乡书:指家书,家信。不可寄:是说无法寄。

⑻雁又南回:因雁是候鸟,秋天从此南来,春天又飞往北方。古时有雁足寄书的传说,事书《汉书·苏武传》。

忧怨的琴声在长夜中回荡,弦音悲切似凄风苦雨缭绕。

孤灯下又听见楚角的哀声,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

茂盛的芳青已经开始枯萎,期盼的亲人故友都没有来。

家中的书信不能够寄回去,因为大雁已经向南方飞去。

文学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怀人思乡之作,大概是寄给越中家属的。

首联借清瑟以写怀。泠泠二十五弦,每一发声,恰似凄风苦雨,绕弦杂沓而来。长夜漫漫,枯坐一室的诗人谛听着这样凄神寒骨的音乐,必会倍感哀怨。瑟是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其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古诗中,瑟是一个常见意象。多与别离之悲相联系。如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是说瑟的音乐魅力使雁不胜清怨飞来了。古代别离、行旅、闺怨、边塞诗中,“瑟”与“雁”这两个意象,常常连带着出现。瑟曲中有《归雁操》,脱胎于湘灵鼓瑟之神话,即湘江女神为表达对死于苍梧的丈夫——舜的思念而鼓瑟。朱光潜先生说“写景必显,写情必隐”,这两句托伤情于瑟曲,此为隐;且诗人又用“怨”“哀”二字加以强调、凸显,使之为全篇定调。

颔联以繁笔铺陈,用“孤灯”“楚角”“残月”“章台”等常见意象加以层层渲染,突出“夜思”之苦。上句是写诗人困守寓所,孤灯独坐,又听到苍凉悲切的“楚角”声,其内心当是很酸楚的。守城戍卒的思乡之曲极易勾起游子的乡愁。唐诗中,“角”与“雁”这两个意象亦常连带出现。如李涉《晚泊润州闻角》诗云“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连江渚上的大雁都不忍闻此角声而惊飞,可见其声之凄恻。一样的,这一联竭力不提听者感受之如何,而径直以实景烘托——“残月下章台”,写一钩残月挂柳梢,那清幽、昏黄的光在地上筛下班驳的影子。诗人望月怀人,多么渴望能与亲人故旧团聚啊!残月未圆,更增几许凄凉。这一联对仗工稳,用词平易而有余味。“章台”是唐诗之通用意象,原为汉代京城长安街道名,街多柳树,唐时称为“章台柳”,以后章台成了“柳树”的代称。如李商隐《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沈伯时《乐府指迷》说“炼句下语,最是紧要,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如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此说未免极端,但也说明隐喻是唐诗语言的一个鲜明特点。

唐诗三百首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千古玦尘续集 连载中
千古玦尘续集
bibiorblink
甜虐古装小说
1.4万字4个月前
穿越中医之忠犬影卫 连载中
穿越中医之忠犬影卫
白槑瑰
双男主,穿越中医VS忠犬影卫
4.2万字4个月前
我总是惹得师尊崩人设-d493 连载中
我总是惹得师尊崩人设-d493
宋言哲
重生,甜宠,原创。宋子闲浪了一辈子,最后......把自己浪死了。重来一次,他决定......走回老路!谁知上辈子最喜欢的人,竟成了他师尊!......
1.4万字4个月前
晏河海清 连载中
晏河海清
鲸鱼念归路
因家族势力强大,被皇帝陷害忌惮.年少时不小心爱上敌国细作的女将军惨遭被灭门的嫡女瑜汀瑶.后化名清亦被皇帝收作义妹的朝宁郡主.与因为年少时被卿......
0.5万字4个月前
快穿我成万人迷了 连载中
快穿我成万人迷了
余鱼丸
简介正在更新
0.9万字4个月前
情丝三千燃几许 连载中
情丝三千燃几许
海棠花未眠吗
他本与她相识在桃花林中,可就如同这花瓣一样,转瞬即逝……恍如隔世,当他出现在芳华面前时,她知晓,他不是在看她
2.2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