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搁了小半个月,殿试终于在满朝文武官员的期盼下开始了
一百名学子身着同样的青布衫,足蹬黑靴,头发一律用木簪束起,由礼官带领,按序在金銮殿外空地上摆着的小桌旁站定
“臣叩见皇上,皇上万福金安!”,众学子齐齐跪拜,能入殿试者,多少都会有个官做,故而以臣自称
萧绎身着金色龙袍,头戴东珠冠,端坐于九龙椅上,轻轻抬手,“众卿免礼,此番殿试,望众卿都付以真才实学,彰显我胤国之风华!”
“臣遵旨,定不负圣望!”,学子们再度躬身作揖
萧绎点头,摆摆手示意李执唱礼,便见得李执上前立于台阶前,拂尘摇动,“吉时已到,众学子开始答题!”
随着这一声唱和,百名学子各自在左手边的桌子前坐下,而后便有十名宦官小跑着从两侧入场,按序将考卷分发给考生,而后安静退下
金銮殿外的廊亭下,萧绎坐于中间的龙椅上,左边是以蒋崇为首的官员,另一边则是以冯右相为首
这会子萧绎正不动声色的在一百名学子中寻找上一回前三甲的榜首秦念安和二甲苏淮,目光流转一圈,终究是隔得太远,不能看清样貌,只得作罢
“听闻皇上此次出题,只做文章一篇,以‘为官之道’为题,实在妙哉”,冯右相笑着开始闲话
京兆尹胡立群顺着就接道,“是啊,以‘为官之道’为题,从考生所写文章,便能见其心性,谁是纸上谈兵,谁是却有所感,一目了然,皇上此题出的绝妙”
“看来胡大人是颇有感触啊,不如胡大人先同我们讲讲您如何理解这为官之道啊”,说话的是吏部尚书杨则清
他与蒋崇是故交,原吏部尚书何大人出事后,皇上便叫此人顶上了,也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之前一直被冯右相一派排挤,如今出头,自然是要还回去的
胡立群一向是最圆滑狡诈的,自然也不怕他这般刁难,笑着道,“杨大人这可是难倒下官了,这为官之道,一百个人便有一百种理解,下官才疏学浅,哪里敢在皇上和诸位大人面前班门弄斧”
杨则清冷哼一声,不再说话,蒋崇一直瞧着殿外,他的儿子也在这批考生中,故而不便说太多,以免遭人闲话
可冯右相怎会轻易叫他舒心呢,“上回金榜,蒋公子名列三甲,真不愧为登州才子啊,这段时间又得蒋相指点,想来许是能得状元之名,真叫人羡慕啊”
“冯相谬赞了,犬子不过资质平平,我胤国人才济济,哪里轮的到他,倒是冯相好福气,家中两子皆以入朝为官,可谓满门为圣上分忧啊”,蒋崇不咸不淡的,嘴里同冯右相说话,眼神却懒得看看对方
谁人不知这冯右相自己是个厉害的,子女却都资质平平,两个儿子前朝时便参加科考,双双落榜,直到新帝登基,开恩科,才侥幸考上,至今都只混迹在四品的位置上,就这,还是冯相一力提携的,也算是冯相最不想被人提及的事
萧绎不想听他们二人争辩,便问起旁的事情,“诸位爱卿可曾看过那秦念安的诗词文章”
“自然看过,那考生所写,当真是字字饱满,叫人感触颇深”,蒋崇回想起那篇关于农桑的文章,赞叹不已
杨则清附和,“听说那孩子本就是出身寒门,故而对农桑之事更为熟悉,写出的文章也是真情实感,打动人心啊”
冯右相轻笑一声,“文章写得的确不错,但正如杨大人所说,那考生出声贫寒,故而恰巧对农桑有更多接触,当然会写得好些,但是这做官,可不止农桑之事一条”
对于秦念安,冯右相自然是不喜的,如果是放在以前,皇上对他并未忌惮的时候,这种没有根基的寒门学子,最好诱惑拿捏,他自然愿意接纳
但是如今皇上开始制衡削弱于他,那像秦念安这类的寒门学子,皇帝必然是要收于自己麾下培养的,那于他而言就是一个阻力了,当然不想叫这秦念安入选
娘娘她一枝独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