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琦又带梅襄到另一家店铺,芳菲园,这个店主要卖手工皂、洗发水、沐浴露、护肤品。进门右手边靠南的置物架上摆着一排排各种花式的手工皂,装在简洁美丽的玻璃盒或瓷盒中,盒底有一排排小洞,有香气自洞中溢出,气味清香宜人,置身店中,仿佛置身百花盛开的春天。
右手靠北的一排排置物架上则放着各色洗发水、沐浴露,装在各式透明玻璃瓶中,看着也蛮漂亮。梅襄看了看价格,一瓶沐浴露要十两,好家伙,她一年收入只够买两瓶沐浴露!那些瓶子精致的更是贵死人。
贺琦说,如果瓶子不坏,只来续买瓶内容物,会便宜很多,一瓶只要二两。
听着是便宜不少,但二两也不是普通人能买得起的。林大夫他们家三年的收入也才一贯钱,也就是一两银子。
贺琦笑笑,这本来就是为了赚安王那些财大气粗又奢华爱面子人的钱,不是给平民准备的。在其他街市,现在已经开了一些平价铺子,东西没那么精致、讲究,价格也亲民得多。那才是给老百姓准备的。
而进门左手边,则摆放着一排排的胭脂水粉,有胭脂、粉底、润肤霜、润肤乳、润唇膏、遮暇膏……一应俱全,装在各式玻璃瓶瓶罐罐里,有不少女孩少妇在挑选。
贺琦又带梅襄逛了镜子店、钟表店、服装店、瓷器店......那些玻璃器材的近视镜、老花镜,用了个金框,就要十来两银子,不过即便这样,也比水晶、玉石磨制的划算,因为够清晰。在钟表店中,梅襄看到很多机械表,有怀表,也有钟表,或表盖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或钟表架里定点有花鸟虫鱼出来报时,一个个巧夺天工。
梅襄问贺琦,这钟表又是哪个大神做出来的。贺琦说,原来皇宫里的工匠,平王都留下了,做这些玩意儿卖到别处赚钱,这些钟表,前面的玻璃艺术品,上面的花纹,好多都是那些工匠的手笔。另外,在这些工匠中,也有一位他们的老乡,原来是做文物复原工作的,这些机械表,核心技术都出自他的手。梅襄回忆了一下,她那辆公交车上,好像有十多个乘客,不会都过来了吧?贺琦也不确定,他现在只见着梅襄和这位老乡。
梅襄问了下那个老乡收入如何,贺琦讲,他一个月是你的十倍。梅襄不淡定了,丫丫的,她累死累活,每天行医救人,一个月还没人家工匠多。如果放以前,她不会在乎,因为她需求低,除了衣食住行,没有别的消费,而她对衣食住行要求又不高,属于随遇而安的性子。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林深生死不明,她又不能翘班,她需要花钱雇人,帮她去五夷山里找人,需要很多钱。官府那边,已经派人帮她找了一个月,已经仁至义尽。现在还在战时,不是和平年代,不可能像消防员找驴友那样不计一切代价、找到为止,这时庶民的命没那么金贵。所以,她要想办法自己去找。
梅襄问贺琦,他的手工皂、洗发水、沐浴露、润肤乳之类,能不能开发点有医疗保健用途的,像什么美白、祛斑、祛痘、止痒、滋养头发、去屑之类的,还有面膜,她可以提供配方,买断或拿提成都行。贺琦很奇怪:“你很需要钱吗?”你以前从不跟我谈钱,当然,梅襄给他提供配方他也没想着白拿,只是对梅襄主动提及的态度有疑惑。随即,贺琦想起林深的事,“你需要钱找人?”
梅襄点点头。
贺琦说:“既然这样,我们亲兄弟明算账,我建议你拿提成,每卖出一份你拿零点五成,相信我,这个钱会很可观。另外,这几年我这个做哥的都没给过你压岁钱,今天把往年的都补上,呐,五十两,不要嫌少。”
梅襄连忙谢过贺琦,不嫌少,不嫌少,贺琦一出手就给五十两,是她两三年的奉禄,咋可能嫌少,贺琦简直太大方了好嘛,而且这个钱也太及时了。
林深见梅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