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襄他们是经潼关回京的。曾经热热闹闹的潼关城,经过顺王军的屠杀与烧抢,如今明显萧条不少。但因为潼关是交通要塞,现在又归入平王辖下,有军队驻扎,又陆续有人迁来,希望在此谋一条活路,潼关城倒也看着没那么荒凉,街上还有人。此地也鼓励平民过来开荒垦田,有人种田,才有粮食,所以潼关城周围能看到一些农民在种番薯,田里有些绿色。
在农业社会,人口很重要,尤其是劳动力。可每次战争,总有人要屠城,大肆屠戮平民,借杀伐立威,打仗本身也消耗大量劳动力,导致整个社会劳动力急剧减少,民生更加凋敝。战争就是一台大型绞肉机。
从潼关再往东走,是梅襄、吴大夫他们曾经抗疫过的故县。故县的景色明显比两三年前好不少,官路两旁,都是快要收割的小麦,也有长势不错的番薯田。
走到故县县城时,正好中午,两人看到有几人在一家饭馆前排队,一问方知,这家肉夹馍和胡辣汤做得非常地道,两人正好腹中饥饿,也停下来排队买吃的。
正牵着驴排着队,突然头顶传来询问声:“请问楼下可是梅大夫?”
两人抬起头,梅襄看到,二楼靠窗处有个人正探出头来看着她,是那位杜乡长。
杜乡长见真的是梅襄,忙下楼来迎接,顺带让小二把梅襄他们的毛驴牵去店后喂饲料。
梅襄随杜乡长来到二楼包间,方知包间内还有人。杜乡长跟那人介绍,说这就是之前帮他们县抗疫的英雄梅大夫,现在是京城太医监的御医。那人听到忙赞梅襄是少年英雄,少年有为。
那人见杜乡长要招待梅襄和林深,很有眼力见地提前告辞。小二端来两份肉夹馍与胡辣汤,梅襄看到桌上也是两份肉夹馍与胡辣汤,还有两盘小炒,一壶小酒,看来肉夹馍与胡辣汤真是这家的招牌菜。
杜乡长让小二撤去那人已经吃了一半的胡辣汤与肉夹馍,请二人坐下吃饭叙旧,顺带聊聊这两三年大家的变化。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原来这杜乡,不,现在应该叫杜县令,已经是故县的县令,这么年轻的县令!
杜乡长讲,原来的那个姜县令被一群借起义为名的土匪杀了,家中老小奴仆无一幸免,年轻女子都被掳走,甚至一个未满十岁的女儿也被掳走糟蹋了。匪徒把姜家抢劫一空后还一把火烧了,把一个藏匿在床下孩子也烧死了。杜乡长带人杀了匪徒给姜县令报仇,可惜姜家女眷都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神智失常,救回来后不久,陆续死去,现在只剩一个女儿,时而清醒,时而犯病,犯病了就要闹自杀。杜乡长带人打下周围这片地方,收收过路费,养活百姓,北伐军打败蛮夷后,他投顺了宋策宋将军,被正式封为这里的县令。
梅襄跟着唏嘘一番,也恭喜杜乡长,不,是杜县令,升官加职。
杜乡长也顺带恭喜她和吴大夫都升官加职。道以后大家共勉,愿这乱世早日过去,大家早日过安生日子,顺带请梅襄在此地多留两日,给那个姜县令的女儿诊病。姜县令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不忍姜县令这仅剩的家人日日痛苦。
梅襄答应下来,这天没有继续赶路,留宿杜县令家。
杜县令家挺朴素,他的妻子是一位明朗大方的年轻娘子,不漂亮,但看着挺聪慧。姜县令说,他的妻子就是他的师爷,有才着呢。
梅襄看着他们夫妻携手同行的样子,觉得他们很有夫妻相。
稍后杜夫人带梅襄单独去看的那位姜县令的女儿,小雅,也没让下人跟着。杜夫人说小雅比较怕陌生的男子,哪怕杜县令,她平时也不怎么见的,只跟女子接触。梅襄有点尴尬,对杜夫人道:“我也是男子,你不怕她不愿意见我。”
林深见梅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