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亲自给川军送行,这是一支令人敬佩的军队!
平王带领着手下和安王约法三章:入城后不得扰民,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不动皇宫一草一木;积极抗疫,待疫情控制后再划分地盘。
安王算算这笔账,稳赔不赚。那他可以反对吗?不可以!因为,实力相差悬殊。原来的一百二十万大军,去掉阵亡的四十来万,再去掉离开的约三十来万,还有约五十万。而这五十万里,战前他原本有二十万,都来自富饶的江南,但现在只有十二万。平王有足足三十八万,只平王军自己就有二十七万,这还怎么打?更何况平王的武器、粮草都比他充足,人才更比他多,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梁道长,预算天气那叫一个准;有号称小诸葛的刘先生,隐隐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才能;有抗击倭寇有功的戚家军后人,有号称小子龙的李将军,还有一些出身草莽,但战功卓绝的青年才俊,可谓是能人志士群集。
安王只道平王这是想独吞京城的财富,间接赶他走,可也只得忍下不爽,以军中大夫无能、抗疫有心无力这种借口走人。后来安王军中的大夫听到,都在心里暗骂,有些动了投奔平王的念头,只是家中还有老小,岂能说走就走,只能回去后再慢慢谋划。
安王这个外人走了,留下的都是自己人,就好安排多了,但平王还是跟众将士约法三章:入城后不得扰民,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积极抗疫。至于皇宫,那是他曾爷爷的家,也就是他的家,谁敢动!
平王带了一半人手进城,剩下一半继续驻扎在原郊外大营,守卫京城。吴大夫、梅襄他们这些抗疫老手也被抽调到京城参加新一轮的防疫抗疫,原郊外大营的患疫的士兵已经不多,留一少半大夫继续照顾他们。
京城划分为三十六坊,内城二十八坊,外城八坊;每坊又分若干条胡同,胡同口普遍设置木制或铁制栅栏。众将士戴好口罩进城后,开始按大夫们的要求,分坊管理百姓,清理垃圾、灭鼠灭蚤、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分发硫磺粉、收治病人、开设粥铺……
将士们怕京城中人不信,还将之前染疫被赶出城幸存的病人叫回来,现身说法。很多百姓见此,抱头痛哭,终于有人肯管他们了!原来鼠疫也不是必死的,日子终于有希望了!
平王军救治百姓,不拿百姓的钱财,不搔扰百姓,百姓分得清好坏,也知恩图报。他们经过几轮兵、匪的搜刮,已经没什么钱财,但还有力气,结束隔离,被大夫确定身体健康、没有染疫后,纷纷戴上面巾,凭健康牌子走出家门,有些去帮忙打扫街道、清理卫生,有些去帮忙煮粥、分发粥水,甚至有些胆大的去帮着众将士、大夫们做饭、洗衣……
整座京城,疫情仍在,百姓的仍不能自由出入家门,但已恢复些生机与人气!
与此同时,军队也在清查城中的蛮夷、卖国求荣的叛徒以及他们的家人,还有皇宫中没来得及出逃的蛮夷。
有百姓的帮助,这些人很快都被一一揪出、抓住,核实身份后,带到城外一一斩杀。平王军没有像蛮夷那样,把他们的人头悬挂城门、尸体丢在荒郊野外,而是像处理瘟疫患者一样,全都焚化。
梅襄、吴大夫、葛大夫虽然很累,每天照顾病人,日夜颠倒,马不停蹄,都累得又瘦了几斤,都忙得在这六月不算炎热的天气里,出了一身又一身的臭汗,衣服上结出一层层白花花的汗碱,但是看着这样一座上下一气、和气团结的城,想想去年他们在潼关卫的经历,又是一番感慨。林深没有他们那么多感受,但看着一座城起死回生,他也很开心。
这边梅襄他们很开心。平王那边对着偌大一个皇宫,却甚是头痛:这么多宫殿、这么多花园盆栽、这么多古玩字画、这么多金银玉石的器皿,这么多太监宫女,这得花多少钱、多少人去养护啊?
林深见梅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