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早已入夏,天热了,苍蝇、蚊子都多了起来,蚊帐也早挂上了,但是割麦子,却要长裤长袖,因为麦芒剌过皮肤会很痒。林大夫的家的麦田不算多,可这是一个没有收割机、没有脱粒机的纯手工时代,林家人还是起早摸黑地干了四五天,才把麦子收割完,堆在麦场,晒干便让黄牛拉着石磙给麦子脱粒。
收麦子实在累人,鸡叫头遍就要起,日落月升方归家,全村的人都快累瘫了,一个个一身汗臭,衣服都结出白色的汗碱来,但又因为实在太累,有人晚上回家吃着饭都能睡着,连一向讲卫生的林家人,也没人有精力去洗澡,连林诚那个小萝卜头,都晓得踩着板凳去做饭——不做就饿着,啃凉窝窝头,等大人回来才有热饭吃。
大家是真没想到还不到五岁的林诚竟然能烧水做饭,那天回家做饭的林奶奶看到自家房顶冒青烟,吓一跳,以为房子着火了,吓得差点魂飞。其实林诚就是把水倒锅里,然后放笼箅,再放窝窝头,盖上锅盖,去灶下点火烧开就行。说是简单,可林诚毕竟太小,谁敢让他做饭,不怕他把房子点了!所以林奶奶出门前特地把他交给邻居家芳妮儿帮忙照看,也不知他怎么溜回家的。
说到做饭,梅襄想起林深闹过的一个笑话,林深七岁那年,林奶奶他们去收麦,锅里蒸窝窝,叮嘱林深碗里的水烧热了,窝窝就熟了。于是林深就用大碗盛了一碗水放院子里,烧一会火,跑院子里摸摸水热不热,可是跑了一早上,水也没热,正着急呢,林奶奶回来了,一看锅都烧干了,竹箅已经焦黄,她再晚回来一会儿,厨房没准就着火烧着了,便问林深:“不是告诉你碗里的水烧热就行,你咋一直烧?”
林深也挺委屈:“我摸了,摸了好多遍,碗里的水就是不热!”
“碗呢?”
“院子里。”
林奶奶哭笑不得:“碗要放锅盖上。你放院子里,厨房烧成灰碗都不会热。”
这事儿后来传遍了林家庄,在这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广播的古代,真是一件特好玩儿的事情,足够村民们笑一整天。
当然也没有哪个小孩子刚开始做家务就能都做对的。林奶奶讲,林萱第一次蒸茄子时,直接把整个大茄子放锅里蒸,结果蒸了个半生不熟,还不好切。这边夏天多吃凉扮菜,黄瓜拍烂,放陈醋、芝麻油、蒜泥、盐调味即可,快捷方便。豆角、茄子凉拌多一个步骤,切好蒸熟,但也比炒菜容易得多。林萱整个儿放锅里蒸,在林家庄也是笑话一件。还有小孩跟着大人学缝被子把自己缝被子里的,缝衣服把两面缝一块儿的、拔草把谷苗拔了狗尾巴草留下的……农闲时听那会讲故事的大娘绘声绘色地讲小孩子的糗事,也是件蛮开心的事儿!
割完麦子,要给小麦脱粒、晒干收好,期间还要去麦田把夏粮种上。靠天吃饭的农民,这会儿最怕的就是下雨,等麦子收进粮囤,又开始盼望下雨,不然大豆、绿豆、谷子、高粱什么的没水不发芽。林大夫家又裁了半亩番薯秧秧种进麦田,这样做春番薯可能会减产,但谷豆种子少,种子质量也不太好,麦田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种红薯,即便减产,总产量肯定会比不种强。其他村民也有样学样,裁了一半秧秧种夏粮。
林深见梅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