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林家村宽敞的水泥路上偶尔还有人走过,有晚归的村人,也有远来的商贩。
伴随着马蹄和车轱辘的声音,两个看不清面貌的男人坐在马车前面小声交谈着。
“大哥,你说娇娘不会埋怨咱们吧?当初说好十月初就把她要的东西送来,现在才送过来……”
夜里寒冷,刘氏二兄弟缩起脖子往手心哈了口热气。
他们两个也是有苦衷的,今年桐县桐油丰收,本来是应该很快就凑齐娇娘要的桐油,可谁都没想到县里的桐油都被朝廷征收了过去。
朝廷以低价收购这些桐油,搞的整个县唉声叹气,可官兵挨家挨户去搜刮,若不上交桐油就要征兵,那一段时间桐县境内风声鹤唳,谁都不敢声张。
刘氏兄弟也不得不在家里安静地待着,虽然愁的要死,可在这风头上谁也不愿意出远门带信儿,他们没办法,只能等朝廷的人散了去又重新收集桐油。
连娇娘要的一半都没凑齐,可两人觉得应该给娇娘一个交代,另一方面他们想再买点大酱回去,这种大酱在桐县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原先他们买回去的一缸大酱全都卖完,赚了不少钱。
两个人在村口足足坐了两个时辰,村里公鸡打第一次鸣,就有不少人家亮了灯火,那些人家基本上就是做豆腐的。
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做豆腐都要起个大早。把头天泡好的豆子磨成豆浆,再放到专门煮豆浆的灶台上烧起大火,过不多久豆浆的浓香四溢,整个村庄都笼罩在这种美好的气味里。
老人家上了年纪便睡不多觉,这种天气又冷,他们经常是躺在被窝里听自己身体冻的咯吱作响,看着外面漆黑的天担心自己会不会熬到天亮,待闻到温暖的豆香味就睡不着了,起身穿衣服,哆哆嗦嗦地去相熟的做豆腐的人家里帮忙烧火。
通常都会得到几碗豆浆。
村里人有了也就不怎么吝啬,一两碗豆浆算不了什么,可这暖身体的豆浆却让人从心底都暖和起来。
待太阳在山顶露出半张脸,林家村彻底醒了过来,摆摊的商贩忙碌起来,不一会就把油烧热炸起油果子,再加上热腾腾的豆浆,让人不禁感叹这才是生活。
刘氏兄弟躲在马车上吃了十文钱的油果子,喝了两碗豆浆,眼看着时间差不多才驾着马车朝娇娘家走去。
村里各处都落了霜,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的。
虽说现如今村里都有钱了许多,可还是有人穿的单薄,这种天气就是穿再厚都不过分,就是没钱穿的太厚。
小孩子们热力大,穿的单薄还能甩着鼻涕满村子乱跑,手和脸都冻的红彤彤的。
这种景象已经很难见到了,桐县的孩子们冻的不敢出门,街上摆的摊也都没多少人出来买卖。朝廷来这么一手,简直就是把人往死里逼,哪里还能像这边这么热闹。
“两位小哥从哪里过来的啊?”
迎面走过来个十多岁的少年,长手长脚穿着不合身的衣服,露出冻的青紫的脚脖和手腕,脸上却笑意盈盈地,“要不要买点茅厕纸回去?如厕后用这个很好的。”
说着他拿出一小叠纸递了过来,刘在石接过来用手捻了捻,茅厕纸格外柔软,他心中一动,“这纸怎么卖的?”
刘在山撞了撞他,“哥,我们还急着去找娇娘呢?再耽误说不定他就出门了。”
一朵娇花出墙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