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生前,有四个最受其信任的大臣,这就是鄂尔泰、李卫、张廷玉和田文镜。除了田文镜死于雍正朝外,其余三人都延续到了乾隆一朝,其中又以李卫最先去世,年仅51岁。
雍正皇帝去世后,把依然活着的三个最信任的大臣,交给了继任的乾隆皇帝,而且还加了特别的叮嘱,让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
这对乾隆皇帝来说,既是利好,可以让自己很快站稳脚跟;也是压力,因为谁也不想被前朝老臣这样在旁边看着,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当然想要自己亲自培养的班底,这样用起来才顺手。
但这四个人在生前被乾隆皇帝对付的,只有张廷玉一人,另外三个人,都是死后才被乾隆恶心了一番,当然田文镜在雍正时期就死去,乾隆当政时二人也就不存在什么交集了。
我们今天就谈谈李卫,他是怎样的一个官,雍正恩宠他,乾隆是否一样对待他呢?在生前都干了什么,以至于死后还要被乾隆皇帝对付了一番?
其实,出生于1688年2月2日、也就是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一的李卫,这个人并不复杂,出身也简单,是江苏丰县一户富贵人家的后代。
这么说吧,李卫家里有钱,所以和一般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样,李卫小时候就没有怎么读书,是个典型的公子哥。
李卫长大以后,家里可能觉得老这样无所事事晃着也不是办法,再说了,家里虽然有钱,但上面没有做官的罩着,这钱赚的也有些不踏实就想着让李卫走入仕途,一方面可以让有点事做,另一方面可以照顾家族一二。
但李卫文化不行啊,当然也就无法通过科举入仕,这难不倒李卫家人,因为当朝的康熙皇帝已经为他们开辟了一条当官的捷径,那就是捐官。
金海乐:考不上不是?有钱就行,拿钱买官。
金海乐:说起来,人们印象中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居然是清朝卖官鬻爵的始作俑者。
但康熙也很无奈啊,平定三藩之乱要花钱,抗击沙俄花钱,收复台湾要花钱,灭准噶尔叛乱一样得花钱。
眼看朝廷的银子在战争中流水一样哗啦啦地没有了,康熙能不着急嘛。着急了就得想办法开源,咋开源呢?康熙盯上了民间的那些土豪老财们的钱袋子,但他又不能抢那些富户人家的钱财,皇帝这样做和绿林盗匪有何区别呢?
于是,康熙皇帝抓住这些财主们急需官府保护的心态,推出了这个捐官的制度。
这个制度虽然有一定的限制,但推出了以后,那个火热劲,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清朝的财政问题。
咱们的主人公李卫的家族,就是在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叛乱、朝廷急需银子平叛的时候,捐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银子,朝廷也投桃报李,给了李卫一个员外郎的虚职。
所谓的员外郎,就是正员之外设置的官位,有钱就可以当,这也是为什么后世许多富豪人家习惯被称为员外的原因。
李卫先是在兵部任员外郎的虚职,不久就于康熙五十八年到户部担任了郎中,算是由虚转实了。
李卫能够很快由虚转实,应该是他在兵部的时候,工作比较出色的原因。
果然,到了户部郎中的实职上,李卫果然干了件前任都不敢干的事情,那就是拿王爷贪污银子一事开刀立威。
梦莹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