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元十九年——
为国家发展,无论是晋国还是魏国或是祁国,三国皆有自己的科举制度。而晋国是三年一小科举,五年一大科举。晋国皇都中的学子以及十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各推荐治所20名优秀学子,直接在皇都共同参加考试,这被称为小科举;而大科举则是晋国所属地域内的所有学子,依照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的顺序进行考试。
太极殿——
景昌帝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吏部尚书周若经,伸手拿起桌上的茶杯,抿上一口后,对人开口道:“周爱卿,按时间来看,现如今各乡试都结束了吧?”
“回陛下,正是。”今年五十三岁已经当爷爷的周若经对景昌帝行礼恭敬回答道。
景昌帝只摆了摆手,对人一副轻松做派,道:“周爱卿不必如此拘谨。”顿了顿,又让小太监为周若经搬来一个凳子,让人坐下。
周若经的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还好陛下体恤,可真是难为我这把老骨头了。)
景昌帝看到自己的老臣安稳坐下,这才继续开口道:“不知周爱卿,有没有什么入得了你眼的学子。”
周若经先是身子一顿,又放松下来,对景昌帝道:“回陛下,臣看不看得上眼无所谓,关键是他们可以成为我朝的栋梁之材。”而后,顿了顿又道,“臣倒是听闻几个大臣曾讨论过,确实有几名学子,在坊间都有不错的名声。”
“哦?”听到周若经这般说,景昌帝也不禁有些好奇道,“不知是哪些学子?”
”回陛下,坊间传得最多的便是皇都中御史大夫冯翰敬的独子,冯褚越,还有便是江南道的袁绍彬、山南道的苏昀澈、以及陇右道的周允顺。”周若经恭敬回答道。
景昌帝听到后,若有所思,对周若经开口询问道:“若是朕所记不错的话,那冯褚越与你家的小孙女有婚约在身?”
周若经面上喜不自胜,忙道:“确实如此,还是陛下惦记老臣。”
景昌帝便笑着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你倒是有了个好的孙女婿。”随后却又叹了口气。
周若经适时开口道:“陛下可是有烦心事?”
景昌帝故作迟疑,而后对周若经道:“其实,前不久朕去庄妃那里时,突被庄妃提醒,现如今三公主已经十六岁了,朕思来想去,也该是到了出阁的时候。”随后又叹了口气,道:“只是这人选朕还不能确定。”
周若经恍然大悟,便恭敬道:“陛下可是有意在这届出色的学子中选一位当三公主的驸马?”
“正是。”景昌帝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
周若经闻言,沉思起来,(历朝历代作为驸马皆是不得接触朝政,只是先皇已经将这条规矩改变,因此,成为驸马倒是一大助力,况且,素闻三公主矜持有礼,若是成了也是好事一桩。)想到这里,周若经对景昌帝道:“回陛下,臣觉得您到时候可以看看那山南道的苏昀澈。”
“哦?”景昌帝有些好奇,“爱卿为何推荐他?”
“回陛下,臣听闻那苏昀澈乃是神童,据闻在幼时便熟读诗文,且过目不忘。”周若经解释道。
“哦?果真如此,那朕到时候便要好好看看这神童的表现了。”景昌帝将这苏昀澈记在了心里。
宁阳长公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