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穿越:王爷请自重
超小超大

竹马绕青梅 (2-1)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土城竹马,儿童乐也。”

“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si]时。”

竹马,是古人对于孩提时代共同的美好回忆。竹马的记载,最早见于《后汉书·郭伋[ji]传》,说的是郭伋到西河郡美稷[ji]县巡行时,有数百名儿童各骑竹马,在道旁拜迎。美稷县在今天的内蒙古准格尔旗北部,所以人们推测,竹马的游戏可能最早就是从儿童模仿大人在草原上骑马的行为而来。

然而,竹马的玩法却不限于牧区,很早就已遍及大江南北。《后汉书》中还有一段关于竹马的记述,写的是陶谦小时候很贪玩,已经十四岁了,还乘竹马而戏,城中儿童都跟随着他,是个孩子王。后来苍梧太守甘公看到陶谦,觉得这孩子很有前途,就许诺将来把女儿嫁给他。甘公回家后对妻子说了这事,甘妻却很不乐意,说陶谦都那么大了,还成天就知道玩。陶谦是丹阳郡人,丹阳郡在今天的安徽宣城,离内蒙古草原千里之遥,可见竹马之戏当时在儿童中已经很流行了。

儿童玩游戏的画作

不只是普通百姓,连皇室贵族家的孩子也在玩竹马。唐穆宗的皇子漳王小时候“长扬射熊罴[pi],武帐弄哑咿。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邠[bin]国公黄裳与唐朝公主的儿子小时候“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睐光踏半臂”。后来不光男孩子玩竹马,女孩子也在玩。金朝的元好问就在《奇女严》中写道:“竹马几时迎阿姨,五更教诵木兰篇。”

郎骑竹马图

宋以后,竹马作为一种玩具,做得也更加复杂化了。从一枝竹竿发展到用竹篾[mie]扎制或纸糊成马头,马头上有鼻、眼、耳、鬃,儿童的脖子上系一根带子拴住马头,后面接一根有绿叶的长竹竿,作为马身。在元明之际的婴戏图中,还有更高端的竹马,马上不仅有铃铛和缰绳,而且还装上了两只轮子,显得更威风了。

飞翔的羽毛

“毽儿者,垫以皮钱,衬以铜钱,束以雕翎[ling],缚以皮带。儿童踢弄之,足以活血御寒。”——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踢毽子从明代就在民间传开了,而且多选冬、春时节来踢,以起到暖身御寒的作用。另外,在浙江地区,传统习俗中当妇女怀孕时,娘家去女婿家 “送喜”时,礼物中常常有一枚或数枚毽子,因为“毽子”与“见子”谐音,有祝生男孩的寓意。

而毽子也不只是“踢”那么简单,据说毽子起源于蹴鞠[cu ju],所以要真正玩好一只毽子,需要有柔韧的四肢、灵活的关节以及力量与协调性俱佳的身体素质。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写道:“都门有专艺踢毽子者,手舞足蹈,不少停息,若首若面、若背若胸,团转相击,随其高下,动合机宜不致坠落,亦博戏中之绝技矣。”这种踢毽子的绝活在京城被称作“翔翎艺术”。

踢毽子

清末,有位叫谭俊川的踢毽能人,从13岁起开始练习踢毽子,经数十年,练就一身绝活,名号“毽儿谭”,他后来写成《翔翎指南》一书刊刻发行。其实,孩子们踢毽子就不必有这么高的要求,重在玩,开心就好。

七巧板、九连环

古代的家长一样重视早教,所以他们会给孩子买一些益智类的玩具。这类玩具中的“销冠”要数七巧板和九连环。

七巧板来源于北宋进士黄伯思设计的“燕几图”。燕几是招待客人用的案几,黄伯思设计了七张长方形的小案几,它们可以根据宾客的人数进行组合拼接,形成不同大小的桌面来使用。后来燕几图经过后人的几番再利用,在清嘉庆年间终于形成了“七巧板”,“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以后也受到喜爱,据说拿破仑在被流放时也以七巧板做消遣。

儿童游戏图

一朝穿越:王爷请自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逆天悲剧苦情大戏哪壶不开提哪壶 连载中
逆天悲剧苦情大戏哪壶不开提哪壶
千小慕X
逆天悲剧+苦情大戏=哪壶不开提哪壶有的人,说着说着,就笑了;有的人,说着说着,就哭了;还有的人,……
0.0万字4个月前
现实有什么好的,不如在修身界当疯批 连载中
现实有什么好的,不如在修身界当疯批
锦言霜寒
女主乐颜清因为在生日的当天吃了芒果蛋糕,严重芒果过敏的她成功休克而亡,父母的争吵让他她成功心思选择了穿越,在修真界中,当疯批当逗比,妥妥的搞......
0.6万字4个月前
盏中柳色潜 连载中
盏中柳色潜
双疏与梧桐
神秘的书本
0.5万字4个月前
疆场追妻 连载中
疆场追妻
秋风催
(已签约,已完结)一个女子,穿上戎装完成兄长的愿望,结果遇上了他,为了帮助他,她自爆身份,从此以后二人情根深种……虚构的背景嗷
13.2万字4个月前
西寻纪 连载中
西寻纪
牧野祁落
李羊奴,是一个在虎族最底层的一个普通贫民,靠着给别人卖力气而得以生活下来,全家一半的重担都担在他身上。虎族按例挑选一些人发卖狐族,他很幸运,......
34.0万字3个月前
余婉 连载中
余婉
sso小丸子
这人很懒,啥都没写。
0.4万字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