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慎费了一番心思才遮掩过府医这一节,如英也不知信还是没信,但是也没追问了。
不过病一病,还是有好处的。
袁慎从没觉得日子这般舒心过,不是那种衣食上的精心照料,而是看着如英盘腿坐在他常坐的软榻上,靠在他常用的隐囊上,翻他常看的书,不用说什么话,光这样看着,心就忽然安定了下来。
午后睡过一觉,袁慎精神清爽许多,便带着如英在府邸小逛一圈。
如英对袁家以星辰位数布置的巨木十分感兴趣,因为府中没有修建高楼可以俯瞰诸景,是以如英只能极力地在心中描摹星图,她一一边奋力仰头看那茂盛的枝叶,一边赞叹道:“玄枵、降娄、五帝座······啊,这是小北斗和大北斗,环环相扣至此,布局之人当真心思巧妙!”
袁慎就知道如英喜欢他家的布局,她第一次来的时候还不好意思,后来每次就不停地围着这些树绕圈圈,有一次甚至还让他屏退仆婢,然后当着他的面就爬了上去,吓得他在树下慌忙张开手臂,生怕她不小心滑脚跌下来。
“你家真对得起百年世家这几个字,处处都透着一股古旧的舒适感,叫人心静。”如英摇头感叹道,“我家还是太新了,只能借用山石树木做景,略取清幽之意,不及你家,已有天然之气。”
袁慎脚步略顿,轻声道:“这里以后也会是你家!”
如英也停了下来,侧头微笑道:“你说得对!”
温暖旭阳下,袁慎仿佛听见什么东西瓦解冰消的声音,他拉起如英的手,继续向前走。
袁慎病愈后又按部就班地当值点卯,慢悠悠地整理典籍,或与几位饱学宿儒讲论经学,除了小黄门每日从宫门口送来一个食盒,日子没有半点变化。
如英在衣食上十分讲究,却并不故意奢侈,她不喜欢缀满珠玉的华服,更不爱吃什么龙肝凤髓,驼蹄熊掌,她口味异常的“简朴”。
袁慎揭开食盒一看,今日送来的是芦笋拌虾仁、春鸠脍、香椿拌豆腐、煨春笋、荠菜银鱼羹,还有满满一豆的榆钱饭。
坐在袁慎旁边的一位出生贫门的宿儒,指着碧绿喜人的榆钱饭笑道:“老夫少时家贫,不过薄田两三亩,一年到头辛苦耕作难求温饱,每年三四月青黄不接之时最是难熬,一家人就全赖门口种的两棵榆树得以活命!”
袁慎听了,将榆钱饭拨了一半过去,那位宿儒也不客气,盛了大半碗,痛快地嚼了起来,他叹道:“处富贵繁华之地,却知贫贱痛痒,有此心地,可见必非常俗之人,善见,得妻若此,是你和袁氏的福气啊!”
袁慎谢过对方的称赞,其实他很想告诉对方,如英可能并没有想这么多,她就是单纯喜欢照时令安排膳食而已,但想了想,还是没有多做解释,却不料如英竟然借此“一饭成名”。
这位宿儒越吃心里越感慨,虽然现在他现在住得高厦,食得精粟,可总是莫名想起老家乡下的破旧土屋,想起自己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苦读生涯,想起了褕衣甘食却整日斗鸡走马,虚掷光阴的儿孙,最后竟潸然泪下,提笔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贫志赋》,然后捧着这篇赋找文帝告老去了。
好文章未必要字字珠玑,朴实言语亦能触动情肠,发人深省,赋中更提到眼下有些太学生聚在一起不论经义,而攀比斗富,实在风气败坏。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此言一出,当真令许多太学生惭愧掩面,纷纷脱下绮绣之衣,朱缨之帽,潜心发奋起来,都城中更是掀起了一股食榆钱饭的风潮。
作为风潮的开创者,如英很荣幸地受到了文帝的召见。
星汉灿烂之人美如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