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对李承乾近期的行为略有耳闻,深知医术之博大精深,并非人人皆能轻易驾驭。他身为御医二十余载,心中自有几分傲骨。他伸手自宫女手中接过药方,专注研读。阅毕,眉头不禁紧紧纠结。
长孙皇后见状,关切询问:“药方有何不妥吗?”
御医回应:“此乃新方,恕臣学识浅陋,实难断定其功效如何,能否供娘娘使用。”
御医嘴上应承着“是”,内心却琢磨着:这药方,非得经过实践验证不可。他打算寻觅几位与长孙皇后年龄相仿、同样因生育而致气血双亏的女子,让她们试服此方。用药之事儿哪能凭空揣测?单看每味药材似乎都合情合理,但凑一块儿可未必就逻辑自洽。说白了,最直接有效的法子,便是找真人实测。寻常百姓求医若渴,碰上免费治病的机会,怕是乐颠颠地答应呢。御医在心中默默祈祷:但愿此方真能奏效啊。要知道,他对长孙皇后这病可是愁肠百结,久矣。
当然,他琢磨出的最佳方案便是寻访孙思邈。可问题在于,孙思邈现不在繁华的长安城,而是悠哉于乡野之地。他自己嘛,分身乏术,自个儿跑去是甭想了。所以,剩下来的唯一法子,就是亲手抄一份重要东西,派人给孙思邈送过去。
过去一个多月滴雨未落,水利设施又跟不上,这让李世民愁得不行,左思右想,只剩一个法子——求雨。月初碰巧遇上了日食,可偏偏那会儿李承乾不在长安城里。不然的话,他倒挺乐意给李世民讲讲日食是怎么一回事。李世民心里头认定这日食跟一连几十天不下雨绝对脱不了干系,于是打定主意,不仅要虔诚求雨,还得大赦天下,盼着苍天能普降甘霖,解救旱情。他挑的祈雨地儿也够巧,就在翠华山山顶的祭坛上。
确实,若这雨迟迟不来,李世民怕是要火冒三丈了。那么问题来了,他要找谁出气呢?答案明摆着,准是李承乾无疑。为啥偏偏赖上李承乾?还不是因为他在翠华山捣鼓了个书院嘛!据说这求雨不成,就跟那书院脱不了干系。可李承乾对老爹这一手“阳谋”啊,愣是毫无察觉。人家依旧悠哉悠哉,瞅瞅学生们的军训阵仗,再整点儿美食解解嘴馋,全然不知已成“背锅侠”。
值得一提的是,李承乾的炸蚂蚱再次红透半边天,这也是意料之中,毕竟任何玩意儿只要被李祐瞄上,想不火都难哪!再瞧瞧那长安城里的各大酒楼,个个争先恐后地仿制起来。他们靠着手撕白菜和炸鸡这两道招牌菜,可是捞足了银子、攒够了人气。你瞅瞅,皇家要是有什么新鲜玩意儿,保准第一时间在长安城里掀起热潮。就说这火炕、椅子吧,现如今正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遍布长安城千家万户喽!
本来就因太子李承乾那“断子绝孙”的狠招,蚂蚱几乎死伤殆尽,仅剩的几只侥幸活下来的,没逍遥几天,又被捉住,活生生地火烤、油烹,场面凄惨至极。再者,自从火炕在民间广泛使用后,百姓对柴火的需求量可谓飙升。原先柴火顶多就是用来做做饭,如今连取暖烧炕也离不开它。虽然现下天气尚暖,但大家心里都清楚,“防患于未然”总是没错的。于是乎,手头宽裕的人家纷纷大批量购入柴火,囤积在自家院里;那些经济紧张的,则自个儿扛起斧头,亲自上山砍柴去。就这样,一时间,长安城周边的林子可是遭了大殃。
得知自家火炕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李承乾瞬间一惊,忙不迭地联系户部,指示他们赶紧起草关于合理采伐森林的规定,严禁任意妄为、胡乱砍伐。在户部正式颁令前,照例需征得李世民的首肯。对此,李世民想都没想便一口应允。开啥玩笑,虽说已将田地分配给了各家各户,那永业田虽名百姓所有,但山林可是实打实握在他手中。砍一棵树,都像割他的心头肉一样疼哪!
大唐纨绔太子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