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眼前突然一亮,心里纳闷:这小子几个月没见,怎么就这么对我的胃口了?这话即便在朝堂上,他也不敢轻易脱口而出。长孙无忌则是满脸无奈地摇了摇头,毕竟李泰也是他的亲外甥,被人骂了,他能开心吗?李承乾回击虽然让他暗爽不已,可那骂得也忒糙了吧!
既然不能骂了,那就用理论来证明呗。
李承乾用山外有山说出了其中大致的思想。
人人都接受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也是一个推演出来的思想。
孔颖达对太子殿下说:“殿下,先祖翻越了无数高山才总结出‘山外有山’的智慧,这与原子层面的思想可是有所不同的哦。”
李承乾说:“这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所谓的山外之山,就是那些我们可以用脚步去丈量、用车马去翻越、去实实在在体验和证明的地方。而原子呢,只不过是我们当前还没有掌握能直接验证它的技术罢了,但在此之前,所有我们肉眼能观察到的现象都在暗示着原子的存在。一旦技术成熟,我们就能够揭示它的真面目。再者,咱们还没走遍世间每座山呢,也许山外之山终有边际。既然大家都接受了‘山外有山’这个推演出来的观念,那为何不能接受原子理论这一思想呢?”
文武百官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连李世民这位英明的皇帝也不例外。李承乾本不想过早揭开原子理念的面纱,并非因为这个思想过于深奥难懂,而是由于它所蕴含的深远比喻。原子理论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是翱翔天际的飞禽、奔腾山林的走兽,还是高高在上的豪门贵族,乃至平凡无奇的平民百姓,若深入剖析到微观层面,其实大家的本质都是由同一种东西构成的。
“好了,高明,这些暂且改天再谈,还有什么要表演的。”李世民适时地转移了话题,他觉察到也许现在不是深入探讨的最好时机,李世民知道还有没表演的人呢。
李承乾说道:“三弟要背《声律启蒙》。”
尽管李世民对《声律启蒙》有所了解,但对于大多数朝廷大臣而言,这可是一个新鲜玩意儿,毕竟有些人或多或少知道一点,李承乾又没有遮掩这些。
李恪听到招呼,立刻走上前去开始背诵。李承乾虽然心里没谱,但琢磨了一下,觉得李恪大概不会搞出什么乱子来。首先呢,这小子性格上就不是那种会捅娄子的人;再说了,《声律启蒙》虽说是有点儿门道,可本质上也就是本启蒙读物,多背点也没啥大不了的。
朝廷上下,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被这精炼工整的对仗深深吸引,听着真是让人心旷神怡。不过,李恪一口气背诵了三百多字后,突然间停了下来。原本只有李恪声音回荡的大殿内瞬时安静下来,那些想要交流讨论的人,此刻都屏息敛声,全都在等待李世民给出他的评价。
李世民评价后,李恪很开心,这时众人才开始讨论。
国子监的人想要这全文,再者是明白了来处是李承乾这里,所以一直安静听其他人讲话的孔颖达开口了。
“殿下,您不如常来国子监传授点知识,这可是一件能福泽万民的大好事啊。”
李承乾觉得孔颖达用“万民”这个词有点太夸张了,虽然说国子监的学生确实汇集了唐国各地的不同子弟,但这并不代表天下所有百姓,他们本质上更多的是象征着贵族阶层。对于寒门弟子来说,能进入国子监学习几乎是种奢望,更不要提普通百姓了。不过话说回来,科举制度的设立倒是实实在在地为寒门子弟和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向上攀升的机会。
大唐纨绔太子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