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祐一边吃饭,一边看着《声韵启蒙》,似乎有了些许想法,找到了些许窍门,或许也能做个诗出来
李祐:“太子哥哥,我想我能作出诗来了。”
李泰在一旁说道:“就你,还写诗,我看你能把这本《声韵启蒙》背下来都已经很不错了。”
背下来,李祐打了一下哆嗦,语气磕磕绊绊:“太子哥哥,不会真的要把这背下来吧?”
李承乾眼神里带着怜悯,然后点了点头,哈哈,背诵大法开启。
李承乾说:“或许你可以把你作的诗念出来,倘若确实不错,那么或许你就无需再背诵《声律启蒙》这本书了,因为归根结底,背诵仅仅是一个过程,真正的关键在于其成果。这样写诗会简单一些。”
李祐听闻后,眼睛开始明亮起来,至于为什么?他自信很大把握可以不用背书啦。(想的美~)
李祐当即作出了根据《声韵启蒙》的一首诗。
其他两位在听了李祐所作的这首诗后,也感到有些困惑,不知如何评价。这首诗的对仗极为工整,以至于让他们不禁怀疑是否出自李祐之手。
然而,他们却清楚地听到了李祐念出了这首诗。从某种意义上说,韵脚的存在是为了让诗歌诵读起来更加悦耳。尽管李祐的诗并未押韵,但在阅读时,却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仿佛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这使得这两位沉默不语,不禁疑惑地思考:难不成李祐真的是诗歌创作的天才吗?他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创作出如此出色的诗篇?
李承乾则在细细思索,听着有些耳熟,他注意到李祐手里有《声韵启蒙》,他看了一下原文,六啊,这不就是《声韵启蒙》里的一段缩减了嘛,这臭小子。
李承乾将原段落一字一句的读了出来,念一句李祐的脸红了一分。
李祐见李承乾如此明察秋毫,只能承认了。
李承乾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在诗歌创作中的失误在于缺乏灵魂。诗歌的本质在于情感的表达,而你这首《闲赋》所传达的情感是什么呢?什么都没有,只是将一些人和事物机械地堆砌在一起,看似有诗的形式,实则毫无意境可言。你的这首诗虽然对仗还算工整,但不如尝试写出这样一句:太子哥哥今日惩罚我抄写题目四十遍,让我倍感痛苦,从此发誓不再作弊。”
李泰感到惊讶不已,这诗还能这么写?这最后一句诗是认真的吗?
一个午饭,又变成了教课,李承乾只想静静,“吃完饭,你们就继续抄吧,《声律启蒙》你们是要背下来的。能背多少背多少。”
能背多少背多少?李祐眼前一亮!
李承乾敏锐地洞察到了李祐的在打的小算盘,“李祐,你又在想什么鬼主意了?我事先提前告诉你,这诗词也是要评定成绩的,到时候背不够标准,成绩不佳可不能怨我。”
李祐:“那,我需要背多少啊?”
李承乾想了想,不能太多,“就按照你两个哥哥他们要背多少,你背他们要背的加起来之后平均的一半。”
当然李泰和李恪当即表示,他们要全背。
李祐一脸震惊,这么说他至少要背全文的一半了?四千多个字?他要完了。
李承乾真想笑,他是看出来了,这李泰和李恪听完他说的话后,在逗李祐呢,虽然确实也可能想全背。
大唐纨绔太子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