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指日落时出现的彩霞。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炊烟四起,晚霞烂然。”曹禺《雷雨》第一幕:“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生命的晚霞就要暗下来了。
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时常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霞。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
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阳光谱中的频率较高的绿、蓝、紫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频率较低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的衍射和透射能力很强。因此,我们看到晴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剩频率较低的红、橙、黄光了。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色彩,出现美丽的红霞了。
根据科学家的测定,绿色光、蓝色光和紫色光的频率比较高,则波长比较短,相当于“小短腿”;红色光、橙色光和黄色光的频率比较低,则波长比较长,相当于“大长腿”。当遇到空气中的障碍物的时候,蓝色光因为“步子小而快”(频率高而波长短),便被“散射”得到处都是,布满了整个天空。天空就是这样被“散射”成了蓝色。而在早上和晚上,由于太阳光是斜射的,传播路径比较长,太阳光在通过厚厚的大气层后,那些“腿短”,“步子小”(波长短)的蓝色光基本都被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给挡住了,走不远,而红色光因为“腿长”,“步子大”(波长长),很容易跨过障碍物,因此不容易被阻挡,可以到达更远的地方,所以我们在日出和日落时看到的朝霞和晚霞往往是红色的。
俗话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就是说,早晨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水滴已经很多,预示天气将要转雨。如果出火红色或金黄色的晚霞,表明西方已经没有云层,阳光才能透射过来形成晚霞,因此预示天气将要转晴。 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有时会出现五彩缤纷的霞。日出前后在东方天空看到霞称早霞,日落前后的霞称晚霞。
虽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但在广东潮汕地区也有一种古人说法:“傍晚红遍天,三天必台风”。也即是说,当出现晚霞未来三天必有台风。
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当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越多时,其色彩愈显著。如果有云层,云块也会染上橙红艳丽的颜色。
路过你的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