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一进腊月,就忙和起来了: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河南
河南把除夕惯称大年三十儿,家家户户都要在二十八贴春联。全家人吃过年饺子,三十晚上北方人不吃饺子,会觉得没有过年的气氛。三十晚上熬一宿,年夜饭过后,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糖果、嗑瓜子、唠唠亲朋、拉拉家常,子女依次给长辈叩头辞岁,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全家人彻夜不眠,谓之“守岁”、“熬年”。初五为破五节,民间认为初五是年后第一个不吉日,亲友之间亦忌相互串访。之所以称“破五”,意为从此可以破除过年期间的禁忌。是日早起吃饺子、放鞭炮之习相沿不变。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河南平顶山、许昌、南阳、宝丰一带一般中午放鞭炮,不过破五不准吃面条或面稀饭,吃馒头不准剩。
正月十五豫南一带,有“偷个灯头儿,生个孙猴儿”的风俗,点灯盏时,邻家子女可悄悄将灯油燃尽的“面灯”拿走,俗称“偷灯盏”。有的地方自家所点灯盏,当晚不收,让其尽油而燃,次日再加油点燃,称“续灯”。一般至正月十七方“收灯”,“面灯”或“灯馍”要收起打发“要饭的”,称“舍神果”。
河北
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
东北
在农村腊八之后人们开始杀猪宰鸡,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节日期间食用。过年时,将酸菜、肥肉和血肠放在大锅里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 “杀猪菜”。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饺子中包上硬币或者花生、果仁,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福气多多。在东北,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挂红灯笼,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晚上,灯笼要保持彻夜通明,意味着益寿延年。高跷和秧歌这一传统项目向来都是东北人的挚爱,一到过年会有高跷和秧歌表演。
甘肃
在甘肃,新年舞社火是甘肃各地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艺人在化妆时,从人物的不同秉性品格出发,以丰富的想象,运用各种色彩,彩绘出各种脸谱,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脸谱艺术。正月打秋千,进入农历正月,临夏山村的大树间,一架架秋千架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戏。就这样,欢乐的人们飞在秋千上,天天飞、夜夜飞,直到正月十五结束。
路过你的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