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自己走得快很多,但离去得又是如此之早。
人们皆道周郎一世洒然年少,又有谁知他在赤壁的踌躇,在巴丘的长恨?
诸葛亮快步上前,但始终没有再伸出手。
自己走得再快,恐怕终究…
来不及吧。
——————
月桥上游人熙熙攘攘,来往行人多是眷侣。桥下河水空明澄澈,映出八月十五的玉轮,亦映出满城烟火,灿若繁星。
周瑜行路素喜快步,登月桥时因人多,不觉便与诸葛亮间错了几人距离。抬首,惊觉桥前有人在放灯。观其状貌,竟是孔明灯。刚欲指与诸葛亮看,却发现他不在自己身边。周瑜回首望去,诸葛亮就在自己身后几步远处。
周瑜没有多想,只想把那无数孔明灯指给他看,告诉他,他一直是所有人心中的一轮皓月。
他回身,快步向前执起诸葛亮的手,向他粲然一笑:“你看,他们在放孔明灯!”
诸葛亮还未反应,先觉指间温热。
他不由得握紧了那只手。
曾经,他也许追不上周瑜。可如今,似乎一切业已有了不同,至少周瑜愿意停下来,等他一等;也愿向自己走来,携手并行。
“这孔明灯能承载天下百姓长安喜乐,而非对乱世了却的祈望,此心安矣。”
“那你我也购一灯,同许这长安喜乐之愿,可好?”周瑜欣然道。
“甚好。”
——————
待执笔要写时,诸葛亮却略有犹豫。
周瑜方才的提议是,孔明灯四面,其中两面写二人对对方的印象,其余两面写二人各自的愿望。孔明灯上盈余位置不多,若要写须语言极简练。周瑜请他先写,自己终不好让周瑜久候。
他侧眸看向周瑜,周瑜正观那漫天孔明灯扶摇直上,面色似喜,亦有期冀。
泼墨挥毫,诸葛亮很快便写就两面。待他将灯递与周瑜时,周瑜却是顷刻而就,看来是思虑已久。
一时写毕,二人遂同看灯上文字。
先这一面,是诸葛亮对周瑜的印象:
瑾瑜无瑕。
周瑜笑道:“我怎敢称无瑕,还离得远。”
其后这面,则是周瑜对诸葛亮的印象:
明月清风。
诸葛亮笑了笑,又转而看下一面,是他之所愿:
“故人长乐,社稷昌安。”
周瑜先是稍惊,而后微一笑道:“君可试看,何谓知音。”
诸葛亮笑问:“这话存心教人好奇了。”将灯转至下一面,是周瑜所愿。
“多喜乐,长安宁。”
“公瑾容亮一问,何时起发觉你我知音?”诸葛亮看罢那遒劲的字迹,心下不由长叹。怎会有人,与自己如此相知?
“刚开始可是只觉得你喜欢和我作对,不过等到一同加入读书会,又去过江南,渐渐发觉了。”周瑜辗然道,“若说初次发觉是何时,倒真记不得了。不过,应该不算晚吧?”
“当然不晚。”诸葛亮终于展颜而笑。
“我可猜到你接下来要说什么了,这次我定要先讲。”周瑜笑道,“孔明,中秋安康。”
诸葛亮回首,见周瑜眸中千灯万盏,徐徐而升。
“公瑾,中秋喜乐。”
千灯引,引盛世韶华。
千灯引,引知音再会。共月万里,共茶一盅。
千灯引,引别梦逝水。今岁回梦往昔,曾憾半世歧途,惟馀风霜雪寒。曾憾相别陌路,一世不尽纷扰。今夕再相逢,何须道功名蕞尔?
且以东风载酒,把盏邀明月,共话千秋长梦。
萌三国同人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