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又名: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日精、女华、延年、隐逸花、家菊
性味归经
: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
: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所属分类
:
解表药-发散风热药
始载于
:
《神农本草经》
药材简介
:
菊花,中药名。为菊科菊属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阳眩晕,肝风实证,目赤昏花,疮痈肿毒。初放时采。
临床应用
主治
: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3.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4.疮痈肿毒
药方选录
:
1.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每与性能功用相似的桑叶相须为用,并常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饮(《温病条辨》)。
2.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每与石决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潜阳药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者,可与羚羊角、钩藤、桑叶等清肝热、息肝风药同用,如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3.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治疗前者常与蝉蜕、木贼、白僵蚕等疏散风热明目药配伍,治疗后者可与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若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补肝肾、益阴明目药,如杞菊地黄丸(《医级》)。
4.治疮痈肿毒,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揣摩有得集》)。
用法用量
:
菊花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0克。
可以入丸散剂或者代茶饮。
外用时适量,煎出汤熏洗或捣烂后外敷。
黄菊花一般用于治疗外感风热,白菊花多用于清肝明目。
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中药歌诀
菊花味甘,除热祛风,
头晕目赤,收泪殊功。
相关组成
中成药
:
风热感冒颗粒
药物组成:桑叶、菊花、连翘、薄荷、荆芥穗、牛蒡子、板蓝根、苦杏仁、桑枝、六神曲、芦根。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利咽。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怕风、头痛、咳嗽等。
芎菊上清丸
药物组成:菊花、川芎、连翘、薄荷、蔓荆子(炒)、黄芩、栀子、黄连、羌活、藁本、防风、白芷、荆芥穗、桔梗、甘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表、散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所致致的发热、怕风、头痛、鼻流清涕等病症。
上清丸
药物组成:菊花、黄芩(酒炒)、薄荷、连翘、黄柏(酒炒)、栀子、大黄(酒炒)、荆芥、防风、白芷、川芎、桔梗。
功能与主治:清热散风、解毒通便。用于外感风热,火毒较盛所致的头晕耳鸣、口舌生疮等病症。
热毒上攻,目赤眩晕,眼花面肿
菊花50克、排风子50克、甘草50克,把菊花和排风子焙干,加入甘草一起捣成散。
睡前用温水调15克喝下。
头晕、头痛
白菊花沸水冲泡,10~15克。
代茶饮服用。
高血压
菊花9克,决明子10克,钩藤6克。
加水一起煮后,代茶饮服用。
常见配伍
:
写作可以用到的知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