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又名:葛条、甘葛、葛藤、干葛
性味归经
:
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
:
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所属分类
:
解表药-发散风热药
始载于
:
《神农本草经》
药材简介
:
葛根,中药名。为豆科葛属植物野葛的干燥根。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主治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泄热痢,脾虚泄泻。秋末及冬季采收。
临床应用
主治
:
1.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
2.热病口渴,消渴
3.麻疹不透
4.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5.中风偏瘫,胸痹心痛,眩晕头痛
6.酒毒伤中
药方选录
:
1.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可与薄荷、菊花、蔓荆子等辛凉解表药同用。若风寒感冒,邪郁化热,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无汗,目疼鼻干,口微渴,苔薄黄等症,常配伍柴胡、黄芩、白芷、羌活等药,如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本品既能辛散发表以退热,又长于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项背强痛,故风寒感冒,表实无汗,恶寒,项背强痛者,常与麻黄、桂枝等同用,如葛根汤(《伤寒论》);若表虚汗出,恶风,项背强痛者,常与桂枝、白芍等配伍,如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
2.治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出不畅,常与升麻、芍药、甘草等同用,如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方论》)。若麻疹初起,已现麻疹,但疹出不畅,见发热咳嗽,或乍冷乍热者,可配伍牛蒡子、荆芥、蝉蜕、前胡等药,如葛根解肌汤(《麻科活人全书》)。
3.治热病津伤口渴,常与芦根、天花粉、知母等同用。治疗消渴证属阴津不足者,可与天花粉、鲜地黄、麦门冬等清热养阴生津药配伍,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若内热消渴,口渴多饮,体瘦乏力,气阴不足者,又多配伍乌梅、天花粉、麦冬、党参、黄芪等药,如玉泉丸(《沈氏尊生书》)。
4.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苔黄脉数,或湿热泻痢,热重于湿者,常与黄芩、黄连、甘草同用,如葛根芩连汤(《伤寒论》)。若脾虚泄泻,常配伍人参、白术、木香等药,如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5.治高血压病颈项强痛,如北京同仁堂生产的愈风宁心片即由葛根一味药组成。
用法用量
:
葛根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0~15克。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透疹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注意事项
:
虚寒者忌用,胃寒呕吐者慎用。
中药歌诀
葛根味甘,祛风发散,
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相关组成
中成药
:
重感灵片
药物组成:葛根、青蒿、羌活、毛冬青、板蓝根、石膏、马鞭草、马来酸氯苯那敏、安乃近。
功能与主治:解表清热,疏风止痛。用于感冒表邪未解,入里化热所致的怕冷、高热、头痛、四肢酸痛、咽痛、鼻塞咳嗽等。
肠胃适胶囊
药物组成:功劳木、黄连须、凤尾草、两面针、葛根、鸡骨香、救必应、防己。
写作可以用到的知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