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
柴胡: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沙,捞出,润透后及时切片,随即晒干。
醋柴胡:取柴胡片,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醋吸尽并微干,取出,晒干。(每柴胡100斤,用醋12斤)
鳖血柴胡:取柴胡片,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闷润,置蜗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柴胡100斤,用活鳖200个取血)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2.《本草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苦,平、微寒,无毒。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肝、胆、心胞络、三焦、胃、大肠六经。主伤寒心中烦热,痰实肠胃中,结气积聚,寒热邪气,两胁下痛,疏通肝木,推陈致新。
柴胡气味升阳,能提下元清气上行,以泻三焦火,补中益气汤用之,亦以其能提肝气之陷者,由左而升也。凡胸腹肠胃之病因热所致者,得柴胡引清去浊而病谢矣,故入肝胆等经。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平,味苦,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柴胡气平,禀天中正之气;味苦无毒,得地炎上之火味。胆者中正之官,相火之腑,所以独入足少阳胆经。气味轻升,阴中之阳,乃少阳也。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腹肠胃,五脏六腑也,脏府共十二经,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
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故主寒热之邪气也。春气一至,万物俱新,柴胡得天地春升之性,入少阳以生气血,故主推陈致新也。
久服清气上行,则阳气日强,所以身轻。五脏六腑之精华上奉,所以明目。清气上行,则阴气下降,所以益精,精者阴气之英华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苦,微寒,入足少阳胆经。清胆经之郁火,泻心家之烦热,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上头目而止眩晕,下胸胁而消硬满,口苦咽干最效,眼红耳热甚灵。降胆胃之逆,升肝脾之陷,胃口痞痛之良剂,血室郁热之神丹。
《名医别录》
茈胡,微寒。无毒。主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一名山菜。一名茹草。叶,一名芸蒿。辛香可食。生洪农及宛朐。二月八月采根。暴干。(得茯苓桔梗大黄石膏麻子仁甘草桂。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入消石三方寸匕。治伤寒寒热头痛心下烦满。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
分布产地
分布区域
:
1.柴胡: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地区。
2.狭叶柴胡:分布于华北、东北及江苏、安徽、山东、广西、陕西、甘肃等地。
道地产区
:
1.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陕西等省。
写作可以用到的知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