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易枫这么说,韩暖把椅子往前移了移,唐山也把陷在沙发里的屁股往前挪了挪,连刘爷爷都忍不住将身体朝前靠了靠。
杨易枫先把当前庐城各类培训班的状况简单说了一下。他没有做过市场调查,只能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个大概,虽然只是梗概,但也基本说出了培训班的现状。
一句话,层次低,规模小,有点乱,但是办学的门槛也不高。
有时候,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租赁个两室、三室的套房,架起黑板,摆上桌椅板凳,就可以招生办班了。
这一点,韩暖和唐山都很认可。
谈到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大家也都相信校外辅导班的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在职教师的杨易枫、唐山,都不止一次地受到家长的委托,恳请他们帮忙辅导一下自家孩子。
甚至杨易枫还收到家长联名恳请他办班的请求。只是考虑到学校明令禁止有偿家教,他当时才没有付诸行动。
不过,众所周知,有不少在职老师在外面并没有闲着,而且收费的价格不菲。
很多时候学校也知道这些情况,不过通常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太过分,学校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也不想管。
毕竟,老师增加了收入,学生提高了成绩,各取所需,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唐山家有钱,对于挣那点补课费自然没有多大兴趣,但是有钱并不能说明他没有想做点事情的想法。
单看他那一身肥膘,就知道平时吃得多动得少。想要减肥,还是得动起来,得多找些事儿做。
当然,唐山并不觉得胖有什么不好,他也不是为了减肥,只是想找点事情做。不然,一个老爷儿们,整个假期在家里无所事事,跟躺尸似的,有啥意义?
听到杨易枫要合伙办班的想法,他是一百个愿意。
他倒不全是为了赚钱,当然,能赚一点最好,谁会嫌钱多呢?
真是亏了,也没啥,办个培训班而已,又能亏多少钱呢?不差那一点儿。
相比较而言,杨易枫的想法就要高大上的多。
他是中文专业毕业的,对于传统典籍有着本能的偏爱。
他觉得,自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都偏向经济,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忙着挣钱,很少有人真正静下心来翻阅国学典籍了。这让中文专业毕业的他是有些失落的。
作为语文老师,他甚至渴望每个学校都能够开设国学课。当然,他知道那是不大可能实现的。也因此,他心里一直有个小小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够自己办个国学班,专门教孩子们认识“典籍里的中国”。
抛开理想姑且不说,再实际一点,他想办班,还来自于学生家长的屡次恳请,的确让他有些心动。
甚至有两次,家长为了请他给孩子辅导,直接把补课的费用事先塞给他了。当然,最后都被他原路退回去了。只是,这多少驳了家长的面子,让彼此都感到有些尴尬和难堪。
不过,事后想想,家长有要求,学生有需求,一味拒绝,好像——似乎也是一种“不近人情”?
再说了,开设辅导班又不是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别人做得,他杨易枫为何做不得?
只要行的端坐的正,办班的心思不全是为了挣钱,“君子爱财”,还“取之有道”呢!况且以他的才学,也绝不会误人子弟的。
而让杨易枫直接产生办班想法的,除了受到韩暖作业班的启发外,还在于他想到了刘小光老人。
这个孤独的老人,让他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感,说是同情也好,说是怜悯也罢。
他觉得刘爷爷下棋时的神情,像极了他那已经离世多年的爷爷,尤其是刘爷爷凝视他的眼神,总让他自然而然地记起自己爷爷离世时的情景。
奶奶离世时,杨易枫在上大学一年级,身处千里之外的成都,没能来得及见到奶奶最后一面,是个遗憾。
不过爷爷去世时,他还在上中学。
与君遇,别久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