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最喜欢的独处时刻,没人认识我,我不必理会谁,自世俗的胶着状态抽离而去,进入飘荡程序:微喜、微晃、微微苏醒。——简《我为你洒下月光》
“‘平淡而不平庸,平凡而能平静。在离群索居,无伴独处中思索,追求创造,高瞻远瞩,洞幽烛微。’是你很向往的状态?”
“算是。”
“一定是独处吗?”
“不一定。只是我最宁静、最开心、情绪最好的时候是在独处的时候。”
“这么肯定?”
“人际交往会给我带来不愉快,但独处不会。”
“你和我算什么?”
“和你不算人际交往的范围。原来一开始质疑我独处是因为这个,吃醋了。”
“会不会用词啊,吃醋是感情问题。”
“友情也算感情问题。”
“不会说别说。”
“开玩笑。很多时候读很多振聋发聩的句子,就越发会发现自己的浅薄,从而想去提升自己的层次。”
“不是一件好事吗?”
“但是你读的越多越会发现自己的卑微,你会发现那么多智者,你充其量不过窥之一毫。你只能仰望他们,永远没有办法超越他。”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你在意结果还是过程?”
“过程。”
“既然是过程,又何必去想最后能不能达成目标?你喜欢的不就是那个沉浸在其中,不断和先贤产生共鸣的过程吗?”
“你比我要通透很多。”
“你感觉到的东西太丰富了。”
“算好事?”
“算好事呀,能够体会到比别人更多的快乐。”
“但同时也会有比别人更多的悲伤和落寞。”
“非这样想的话我没办法。姐,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你看到哪一面呢就会更在意哪一面。”
“为什么不写在作文里?”
“配得上吗?”
“为什么不配了?你争来的可是分数,比我的倾心有用的多。”
“我又不是实用主义者,并且那分不是非要不可。区区几百作文格子怎么配得上我的真心?”
“你写作文不用心吗?”
“如果题目值得我抒发真心就抒发一下。苏轼说他写文时全靠灵感而不是矫揉造作强自为文,同样道理,如果题目能引起触动我可以落笔挥洒,但如果题目无法吸引我,那对不起了,数学好给了我在语文上可以随意的资本。”
“有炫耀的成分。”
“我是说认真的,我不大喜欢违背真心。”
“如果真编不出来呢?”
“别咒我。我喜欢的作文会留很久,比如之前有一篇写的是和你……”
“继续说呀,和我什么?”
“没什么,和你的日常。”
“那不流水账吗?”
“不是流水账,无所谓。”
“不能无所谓啊,我要听。”
“刚才口误了,没有和你。”
“不信,你可能会说不该说的话,但从来不会口误,你才是真正的伶牙俐齿,我说话还要过脑子。”
“你那个跟开了我二倍速一样的语速你还过脑子?”
“说明我脑速比较快。”
“所以做数学题想那么半天。”
“大脑分管不同区域,话题偏了啊,回来回来,我要听,和我干什么了?”
对不起,这次第一是我(重修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