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案
惋惜一番后,夜歆提笔写信,简言意赅:自有用处,于王爷无害,可放心。
让人将信送去了门口等待的眼线,夜歆也打算着手去查连城奕与那灭门的尚大人一家的关系了。
她曾偷偷潜入过连城奕的书房,发现了很多有关那位尚大人的卷宗。
而那些卷宗上写得最多的不是尚大人私自贩盐为财害命,而是尚大人的淡泊名利、卓著功勋。
听闻他是这届皇子的老师,竟然能被选进宫做太傅,人品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只是不知道招惹了哪尊大佛,竟被人污蔑满门抄斩。想当年也曾风光无量,最后却落得这般下场。
令人唏嘘。
不过夜歆倒是对大理寺和刑部的定罪存有异议,风评、人品都如此好的人,百姓们自然爱戴敬佩,当年京城百姓求情,几乎每家每户都按了手印,但那满目血红、字字情切的求情书送到大理寺时,那大理寺竟看也不看直接定罪,丝毫没有要宽容的意思,这举动让京城和东南那块的百姓们寒了心,以致于后来有百姓出事也都不再请官府做主,人心渐失。
一群混账官!
夜歆当时看完气愤不已,连带着在心里将皇帝也拉下那高高在上的龙椅狠狠痛骂了一顿。
昏君!
那件案子从开审到结案不过才一个月,够查什么?这么武断的就去定一个人的罪,那要大理寺和刑部做什么?干脆全拆了做公共服务设施好了!
怒火难消,现在重新想起,亦久久不能平息。
到院子里吹了好一阵风,夜歆总算是冷静下来,开始捋事情的始末。
那位尚大人还是太傅时,在宫中人缘很好,那时的皇帝也不过刚刚登基一年,皇位不稳,能慢慢掌控朝堂还是多亏了尚大人的帮助,因此对尚大人恩赏有加、器重不已。
但要说与尚大人关系最好的,就要属当时尚且年幼的皇子们了。早年的皇帝纵情声色、耽于享乐,跟昏君差不离了,对皇子们也是爱管不管,能长大就行,每门不挂就行,要求极低。
尚大人来了之后对皇子们教导、疼爱有加,因此皇子们跟他比跟自己父皇关系还亲,成日闹成一团,尚大人也不会生气,还会让人去拿点心给他们吃。上课也不死板,讲得生动有趣,皇子们听得认真,成绩都在甲上。
都说最小的最宠。五皇子当时四岁,还未上学,五岁的四皇子就成了皇子中最小的那个,自然得到了更多来自老师的关照,于他而言,尚大人就像是他的第二个父亲。
古人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尚大人教给了他一辈子的书,他就将尚大人放在心中第二的位置,感恩一辈子。
只是可惜,尚大人出事的时候他不过九岁,无权无势,什么都做不了。他和皇兄们去向父皇求情,却是在殿前跪了半日,最后被遣回宫,眼睁睁地看着昔日恩师血染长街,无能为力。
或许想要得到一切的心思便是在那时产生的吧。
毕竟没有权势,谁会巴结讨好?谁会替你出头?
思及此,夜歆也只能感慨一句,命运无常啊。
PS:皇帝十九登基,但十三被立的太子,十四娶妻纳妾,几个月后就有了大皇子和二皇子(因为成亲成得早,二三月),十五有三皇子和四皇子,十六是五皇子,因为早年纵情声色、贪图享乐,所以孩子多,登基后才慢慢收敛。十九登基,满一年时是二十,四皇子(连城勤)五岁,尚大人在宮里教了四年书因家事辞官,也就是连城奕九岁那年,就被问斩,这是十二年前的旧事,所以现在连城奕是二十一岁。不要弄混了啊。
夜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