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家三代从商,到我父亲这辈却想要剑走偏方,往官场试试。
这话任谁听了,都会以为他自己要登科中第,我初时也认为家里真要大变样了。
但商户地位本就低廉,即使家中真有那读书厉害之人,最后上头也不会让做什么实事。
于是,父亲和阿爹讨论的最终结果——给我找了一个秀才丈夫。
惭愧的是,我家商场三代下来,也只是混了个衣食无忧,即无大名气,也无甚过错。
不过我祖父说,这才是最大的赢家,我那时虽小,却也觉得祖父是顶对的,当然现在也同样觉得是对的。
我的曾祖父原只是皇商家的一个近身火计,因少时忠心得力,到老又一心跟随帮衬皇商家嫡亲的儿女,因此皇商家的主人们对曾祖父颇为满意和照顾。
在我曾祖父中年时送其20亩茶田,也给了伙计和商线,算是彻底的保了曾祖父一家的衣食住行。
从那之后,我的曾祖父也就凭着主家的厚待安安稳稳的过起了日子。
听父亲说,曾祖父是个安分守己的,对主家可谓是忠心耿耿,同时也是个一根筋的人,而曾祖母是农户家的女儿,也不懂得那些个弯弯绕绕,自然到了我父亲这里,也不会出一个多么精明的人。
彼时,我家已因我曾祖父的缘故脱下了贱籍,成了商户。
而将我嫁于秀才这事,则是我那医家庶子的坤宝阿爹的注意。
当朝的风气对医者很是尊敬,我那耳根子软的父亲对我的阿爹唯命是从。
由此,他们便在近年里考中秀才到的儿郎里为我挑选起了夫婿。
二、
我常听家里的下人说,父亲和阿爹的头胎是乾,我出生的时候,两人还因我是坤宝,很是开心了一阵。
只是我些愚笨,并没有能做一个像阿爹一样秀外慧中的坤宝。
小的时候,阿爹曾从那些高官的家里花钱余聘了教书的坤宝来教我习字,可是对我来说,诗文枯燥乏味,每次打开那些大家的诗词名画,我总止不住的昏昏欲睡。
我想,大概是我悟性不高,最终也只学的勉强能看着是个文人。
阿爹也给我请过教琴的先生,但我看不懂复杂的琴谱,又因在课上贪过几次懒觉,气的教习先生屡次向阿爹告状。
再后来,阿爹见我学了几年仍无甚进步,就再也没让琴师来过了。
其实,我有一事一直心存疑虑。
明明阿爹自己是大夫,可他从不教授我任何有关医类的任何知识。
我曾按耐不住问过,他也只说自己学艺也不甚精巧,不大好教我,怕我学个一知半解的将来出事。
那会我虽小,听了这样哄人的话忍不住撇了撇嘴角,心里好是不服,只是随着年龄增长渐渐就淡忘了。
慢慢长大以后,在我即将出嫁的前几年,阿爹便开始带着我在一旁学习起了管家理事。
好在我并非完全一事无成,这管家理事,我反而学的十分精细,连阿爹身边的老嬷嬷都夸了我好几次。
至此,阿爹也松了口气,便也开始正式的,为我张罗着相看起了未来的郎君。
#社区女频
春日招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