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同学晚上到的老家高铁站,刚下过雨的夜晚,太阳也才下去不久,天是深邃的蓝,没有了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风吹过,她捂紧了衬衣。在站台看了下远处的天空和山脊线,随着人群匆匆出站。回家的人那么多,这一次终于是她了。
“白圭!白圭!这里!”,刚出站同学就在外面招手。看见一年多没见的好朋友姜同学拎着箱子快跑几步。兴冲冲跑到陈皓前面时,发现陈皓更帅了,带着和以前不一样的沉稳。二人上了车。
“好家伙,一年不见开上四个环了!”车内的温度让她的皮劲又上来了,开始调侃他。陈皓是她的高中同学,那会她是团支书,他是班长,但她认识他很久了。初中她去县城参加竞赛,路过公园时看见陈皓在篮球场打球。那么多人里,她一眼就看见张扬明媚的陈皓。冬日的清晨中,她背着书包沿着江边往考场走去,陈皓在篮球场挥汗如雨,初见那天,她记得他爽朗的笑声,他的那件紫色卫衣。在他的球打到姜同学这边时,两人目光对视一下又移开。她走出几步和后听见别人喊他“皓哥”。那件紫色毛衣让她印象深刻,以至于高一报道那天,她一眼就看见人堆里的陈皓。
“嗐,我哥的,我哪有钱买这个。”陈皓的回答,打断了回忆,“倒是你,咋看着又胖了,到底是北京风水养人啊。”。听到说她胖,姜同学轻轻碎了。车上了高速,两人互相了解近况。陈皓前两年本科毕业后就一直在家脱产考公,现在姜白圭都工作了他还在考。只不过不参加国考了,开始研究那些事业编考试。他称赞姜同学“不愧是学霸啊,一声不吭就去北京了,我还以为你以后要变成香港人再也不回来呢。”。姜同学笑着回应:“永居哪有那么好拿的,我家条件你又不是不知道,高中吹牛的话你也信。”。
永居这个事又是另一个故事,高中那会她读的是一个尖子班,有香港老板资助贫困生,班主任把姜同学报了上去。一年2000的资助,对于现在的她都不是问题,但是对于那会的姜家来说是一笔非常珍贵的钱。姜同学上高中的三年,家中连年大旱,地里的收入非常之少甚至不能回本。父母身体不好,没法外出打工,父亲只能自己种菜守家,母亲陪她去了县城,边陪读边扫马路挣点生活费养着姜同学。一个月800多的工资,不够别人吃一顿的,却是她和母亲一个月的生活费。
刚开学班上统计家庭收入情况,她算了下全家全年也就不足1万,陈皓那会还和她不熟,看到她报上来的人均3500元的数据,轻哂出声:“为了骗点补助,编瞎话都编不像。”。姜同学的脸白了红,红了又白。交完资料,抿着嘴唇离开。后来她继续和他面无表情地对接工作。时间长了,他也知道了姜同学的真实家庭情况。也因为姜同学的落落大方,陈皓确信姜白圭是值得深交的朋友。两人才慢慢走进,有次课间他们趴在楼道扶手上,陈皓问姜同学以后想去哪里,姜同学透过指缝的光,说她想去香港。陈皓说,那你得去A城读大学啊,然后读研或者工作去那边。姜同学回头,逆着光,大声说:“我也要拿永居,挣好多钱,以后资助贫困学生。”。一群人在楼道里哈哈笑,一个个说让姜老板带着他们发财。
上了大学,姜同学更加努力地学习,拿奖学金,参加社会活动,陈皓优越的家庭出生带来的眼界也大方分享给姜同学,两人关系越来越好。这次听到姜同学回家,非常热情地来接站。高中时代的友谊就是这么纯真,只要肯定了你就一定会好好相处。彼此帮助,互相监督进步是实打实的。在往后的岁月中显得非常可贵,人来人往,那些人还是闪闪发亮。
先生阿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