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丽姐整理项目结题资料的过程中姜同学也慢慢成长起来,熟悉了各部门的工作,接触了许多新鲜的同事。在结题材料交清楚那天正好何院长组织吃饭,谢主任带了她过去。第一次独立的饭局,姜同学特意拾掇了一下。穿上了她最喜欢的天蓝色小立领短袖,前胸是规整的风琴褶,对襟上是本布小圆纽扣。这是她研二时买的,规规矩矩的,不抢风头。化完妆盯着镜子中的自己觉得自己需要一副耳钉,又想起华妃娘娘的话笑起来“其实只要人年轻……”。顺手拍了张自拍发给阿摩。
生姜同学:看我好看不
阿摩:好看,戴个耳饰会更漂亮
生姜同学:没有耳洞
阿摩:为啥没打
生姜同学:怕疼
阿摩:行吧,你干啥去
生姜同学:老谢带着吃个饭,何院在
阿摩:别喝酒
生姜同学:我不会拒绝……
阿摩:你看场面吧,实在不会演就别装,别喝醉
生姜同学:嗯!
下午四点和老谢出发去目的地,车往东边开她以为要去什么大厦或者酒楼。这是她想象中最上流的地方,读书时最喜欢和师兄他们吃白天鹅的自助,哪里有会议哪里就有他们这些“学术蝗虫”。车上还有另外两个主任,她之前没见过。一个主任问了两句她是从哪里毕业的,导师是谁之后感慨了两句也渐渐无话。姜同学坐在商务车的最后一排角落,安静听他们聊天。
半路她打开了手机定位,发现自己到到南锣鼓巷附近了。车开到闹市区,这是她没想到的。一行人下了车往胡同里走,拐了几道弯到了一户不显山不露水的人家门口。保留了原来的金柱大门结构,但是门上安装了电子锁和门铃,好似在垂花柱下还有一个摄像头没太看清。按了门铃,里边的人开了门,一个穿着黑色对襟半袖的清爽小伙子打开了门,何院似乎和他很熟,打了照面一行人进去,走过一个小小的鱼塘就是二门,二门内是与外面完全不同的光景。
屋子是电视上常见的那种木质结构,堂屋前加了玻璃墙,里边亮着暖黄色的灯光,院中靠西边有棵蟠龙槐,树下摆着一套野餐桌椅,有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厢房和堂屋前都挂着八角宫灯。在她走神欣赏着这一方小天地时男主人从厢房出来了,几位又是一阵寒暄。“原来厢房里是棋牌室啊。”姜同学跟进去之后感慨着,男主人说饭正做着呢,大家先放松放松。她以前和同学打川麻居多,这群人玩纸牌,好像是掼蛋。何院问她会不会,她笑了一下说不会。今天的老谢和平时明显不一样,感觉精神很多,热络很多。男主人让姜同学坐院长旁边,他教姜同学出牌。
玩了半天也没整明白,好在刚才那个对襟半袖小伙来问要不要上菜,这才解脱出来。她跟着谢主任进了堂屋。客厅内陈设十分简单,大家依次在西边的大圆桌上落座。坐下时何院说“这幅观音图不错。”众人的视线都聚在茶几那边的墙上,一副惟妙惟肖的描金观音像,颔首低眉,十分慈悲。她虽然不懂,但也觉得色彩、笔触非常舒服。男主人说这是他父亲的好友所赠。姜同学在回头时扫到落款,“那不是!以前那个美术学院的院长嘛!"前几天她和阿摩聊近代艺术,阿摩非常欣赏他。正好记住了这个名字,没想到这是他的作品。
众人坐稳之后,两个穿着优雅得体的姑娘开始上菜。暖黄色的灯光下衬托地菜品颜色极好,看着非常诱人。她不喜欢北京菜,觉得油炸很粗糙,今天的菜除了烤鸭,其他的都是广府菜,尤其是眼前的佛跳墙,味道鲜美,色泽莹润。她笑着看着上位者,听不进去他们在说什么,三杯酒下肚,就开始尝眼前的菜。
先生阿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