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刺客组织,聚散离合,看似单打独斗,实则密不可分。
这是其中一部分刺客的动向,他们杀人的目的,在于恩情。
三、刺客与政客
但这一类的刺客毕竟在少数,并且从大方向来看,不论是否是为了报恩种种,都离不开一个话题,就是政治。
政治,毫不夸张地说,是支持整个刺客界存活至今屹立不倒而不被淘汰的一大根本基石。
没有政客,就没有刺客。
说到这个就立马能提上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聂政。聂政其实以前杀过人,也算是半只脚踏入过刺杀圈,并且呢也是屠户出身,因此我们可姑且把他排进专业刺客行列里。
聂政的母亲在世时,他是死活不愿意做刺客的,可见刺客职业不仅会危及自身性命,也会殃及家人。这聂政后来答应做刺客,一是由于严仲子的“三顾茅庐”的诚意使然,二呢其实还是因为母亲已经去世,聂政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了。
扯得有点远。那么这里就牵扯到政治问题了。严仲子是什么人,严仲子是当是韩国的大夫。他呢和韩相,也就是侠累结了仇,逃往濮阳时,听说这个聂政侠义,就在聂政母亲过生日的时候重金请他出山。
这就是典型的政治斗争。政客需要刺客替他们铲除异己,而刺客也需要政客的重用,实现他们人生意义上的抱负与理想。所以说不论是作为知己还是作为盟友,政客和刺客这个客观存在的关系是无法抹杀的。所以说也无论任何书中说的那样温情,对于刺客们来说,政客们是知己,是好友,但更多是雇主。而政客无论多么与刺客知己交心,最终目的也只有杀了自己要杀的人。
所以不管是聂政与严仲子,还是前面说到的豫让和智伯,其实说到底他们都是有这一层面的关系在里面的。政客和刺客,永远都是相辅相成,相互扶持。但同时,刺客也是政客的杀人工具,对于政客来说,刺客的性命比不上他要得到的东西。
所以说“士为知己者死”也只是刺客为了不相干的人,为了莫须有的追求和荣光,为了自己心中崇尚的那份道义,强加的一份说辞而已。
现实总是残酷的。
对于公子丹来说,荆轲只是他前进路上的一颗棋子。孰生孰死,于他,只要是为了他的大业,为了国家不灭亡,为了坐上王位,为了掌握大权,与他又有何干呢。
在外人看来,甚至于在田光的眼里,丹的欣赏和荆轲的忠心都是源于彼此的重情重义,但事实并非如此。
荆轲也同我说起过,他对公子丹的看法。他其实心里都明了,我想也没有刺客是不明白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的。而继续投身于这份职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四、刺客的执念
我们来看曹沫。其实司马迁的撰文很有意思,每个刺客看似相同,其实侧重点完全不同,虽然只有这拳拳五位刺客,但是每个刺客都代表了当时刺客群体的一大类,非常具有代表性。
曹沫这个人,就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很有执念,很有风骨的一个人。他是没有雇主这一说的,也不是为了什么私仇啊,个人恩怨。他纯粹是出于国家道义,为了天下苍生这一类的人。齐鲁两国在诸侯国面前交接盟约的时候,他拿刀架着齐桓公的脖子,逼迫他归还占领的鲁国土地,这种做法其实是很勇猛的。
因为鲁国在齐国面前真不算什么国家势力,完全无法站稳脚跟,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沫心里清楚地知道齐桓公不会真就规规矩矩按着合约来,所以倒也是下下策变上上策。曹沫对于齐桓公是有不满的,对鲁庄公是有埋怨的,他才会凭一己之力来拿下这一局。
写作素材技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