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富接过这份写着《大唐日报》几个很有特点的大字的纸,好奇地看了起来。
这所谓的《大唐日报》,一共四页,是一个整张大纸对折了一下,然后在四页上都印上了字。其实内容并不多,第一页是封面,写了介绍了一下里面的内容,一共两条:第一条就是写的这次为什么酒价上涨的原因以及所谓的商税司、放开坊市限制等朝政措施;第二条则是介绍了刚刚平定的代北之乱的战果。
整个内容的字加起来应该不超过一千字,但样式新奇。而通过这所谓的报纸,王大富对于这所谓的酒价等上涨原因大致了解清楚了。
“这邸报倒是弄得比较新奇,只是这字,应该不是人为手抄的吧?雕版印出来的?”
对于这所谓的《大唐日报》,王大富并不觉得多稀奇,因为从汉朝时开始就有类似的邸报。
据历史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邸”,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大唐日报》跟王大富印象中的邸报的区别不大。要真的说区别,就是换了一个名字,然后这上面的内容不像是手抄的,更像是印刷出来的。
他对雕版有些了解,这就让他更疑惑了,“可雕版印刷的耗费极多,就为了印刷这么一份邸报?这邸报多少钱一份,是哪一家店铺经营的,或者说这邸报这太原城谁弄出来的?”
“回大郎,这《大唐日报》卖五十钱一份,买的人还不少。我是从一家叫‘求知书坊’的书店中买的,至于这求知书坊背后是谁,我稍稍打听了一下。”手下人回道。
“是谁?”王大富好奇道。
“据说这求知书坊的管事叫张瓘,是枢密使张承业的侄子。目前太原城中,除了西城有一家店铺,在东城也开了一家,而且店铺附近都有一队不良人在巡视。”手下人解释道。
打听到张瓘,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他就在外面负责抛头露面。想要打听到孟知祥,那就得有些关系了,仅靠不良人在巡视,就联想到孟知祥,还是有些牵强。
但知道求知书坊真正的靠山是皇室的,真的是屈指可数。
听到求知书坊是枢密使张承业侄子开的,王大富倒是有些意外,枢密使可以朝廷重臣,也难怪会有不良人专门保护。
或许是因为好奇,王大富事后派人去打探了一下这个求知书坊。但当他打听到后,才意识到这个求知书坊的强大。
成立时间不过一年左右,但除了在太原城有两家面积很大的店铺外,在太原府下辖的一半县中都有店铺。太原之外,汾州和仪州城也都有一家店铺,专营书籍。
王大富还专门去求知书坊看了一眼,书籍种类繁多,仅东城的求知书坊就有超过三百种各种书籍,不乏一些算得上孤本的书籍。而西城的求知书坊,据说种类更多,而且隔段时间都有新书出来。
别看开业不过一年左右,但太原城的书店九成以上都被这求知书坊给挤垮了,剩下的也都是在苟延残喘。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其他的书店,都做不到雕刻出数百种书的雕版,成本太高。而求知书坊就跟不缺钱似的,一下雕刻出数百本书的雕版。
看到这个求知书坊,王大富有些心动,这获利绝对比他每年提心吊胆往返于塞内外要多多了。可他得知其他书店基本都很难经营下去后,火热的心顿时就被浇了盆冷水,只能看着这求知书坊赚的盆满钵满。
。。。。。。
“陛下,小的按照陛下的吩咐,印刷了几版这几日朝廷大事的邸。。。报纸,这是截止目前各版报纸的销量。”
行宫中,在看到报纸的销量超过预期,张瓘就迫不及待地来行宫汇报。
“哦?看你这么急的样子,报纸的销量很好?”李柷放下手中的折子,好奇地问道。
大唐第一暴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