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运(约1848~1904),字佑遐,一字幼霞,自号半塘老人,晚年自豪鹜翁、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王鹏运初嗜金石,20岁后始专一于词。由于他大力倡导词学,且能奖掖后辈,著名词人文廷式、朱孝臧、况周颐等均曾受其教益。成就突出,在词坛声望很高,向被尊为"晚清四大家"之冠。他力尊词体,尚体格,提倡“重、拙、大”以及“自然从追琢中来”等,使常州词派的理论得以发扬光大,并直接影响当世词。况周颐的《蕙风词话》许多重要观点,即根源于王氏。晚清词学的兴盛,王氏起了重要作用。朱孝臧评王鹏运的词作,“导源碧山(王沂孙),复历稼轩(辛弃疾)、梦窗(吴文英),以还清真(周邦彦)之浑化”(《半塘定稿序》),大体是符合实际的。其早年词与王沂孙为近,多写身世之感,如〔百字令〕《自题画像》等。甲午至辛丑间(1898~1901)身为谏官,并与文廷式等唱和,颇有伤时感事之作,词风近辛弃疾。如〔祝英台近〕《次韵道希感春》、〔谒金门〕"霜信骤"、〔满江红〕《送安晓峰侍御谪戍军台》等,苍凉悲壮,饶有壮夫扼腕之概。他同朱孝臧、刘伯崇合作的《庚子秋词》,也不乏对国势衰微的深沉悲愤。但是,他的作品,更多的还是反映了对清廷江河日下趋势的无可奈何的哀叹。有的词用典过多,不免流于晦涩。王鹏运用了30年的时间,校勘《花间集》以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和《四印斋汇刻宋元三十一家词》,又校刻《吴梦窗词》。他用汉学家治经治史的方法以治词,校勘精审,向为学者所称道。
朱孝臧
朱孝臧(1857—1931),一名祖谋,字藿生,一字古微,号沤尹,又号彊村,别署上彊村民。归安(今湖州)埭溪渚上彊村人。工书法,宗颜褚,擅行楷。精词学,为清末四大词家之一。朱孝臧早岁工诗,风格近孟郊、黄庭坚,陈衍称其为“诗中之梦窗(吴文英)”,可以乐“枵然其腹者”(《石遗室诗话》)。光绪二十二年(1896),王鹏运在京师立词社,邀其入社, 方专力于词。所受鹏运影响指教甚多。他将自己生平所学抱负,尽纳词中,颇有关 系时事之作。如〔鹧鸪天〕《九日丰宜门外过裴村别业》、〔声声慢〕《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赋落叶词见示感和》、〔烛影摇红〕《晚春过黄公度人境庐话旧》、〔摸鱼子〕《梅州送春》、〔夜飞鹊〕《香港秋眺》等表现对维新派的同情,感慨光绪帝珍妃的遭遇,抒发壮怀零落、国土沦丧之感,悲惋沉郁。晚年虽词境更趋高简浑成,内容除偶及军阀混战情事外,多为遗老孤独索寞情怀或流连海上歌场之作。他的词取径吴文英,上窥周邦彦,旁及宋词各大家,打破浙派、常州派的偏见,“勘探孤造”(陈三立《清故光禄大夫礼部右侍郎朱公墓志铭》),自成一家。又精通格律,讲究审音,有“律博士”之称。所以被时人尊为“宗匠”,乃至被视为唐宋到近代数百年来万千词家的“殿军”。王国维称其为“学人之词”的“极则”(《人间词话》)。著有词集《彊村语业》3卷,诗集《彊村弃稿》1卷。
郑文焯
郑文焯,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尝自称山东人。出生于世代仕宦之家,青少年时期曾随其父宦游山西和陕西一带,享受过富贵公子的生活。大约在其20岁前后经历了由富贵到贫穷的急剧转变。其《己卯重九》云:“十载繁华一梦收,及时行乐且勾留。半瓶白酒消闲恨,满目青山忆旧游。翠袖空沾知己泪,黄花须抽少年头。一年一度逢佳节,忍赋新诗断送秋”。
光绪元年(1875)中举,曾任内阁中书。因多次会试不中,遂绝意进取,弃官南游,旅居苏州。曾为江苏巡抚之幕宾。喜与文人名士交游。喜鹤,人见之,常一琴一书,一鹤舞于其间。人民国,以清朝遗老自居,先后谢绝过清史馆和北京大学之聘,而以行医卖画自给。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