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632年,晋文公出兵攻打亲近楚国的曹国、卫国,准备将他们的土地分一些给宋国,以弥补宋人的损失。
楚成王见晋国欲去救宋国,便勒令子玉不要去逼近晋师,赶紧帅军回国。因为他深知,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经历过诸多人情冷暖,且手下有着一大批贤臣良将为他效力,这样的人相当难以对付,所以告诫子玉不要跟晋国硬碰硬。可子玉骄傲自大,认为一仗不打就撤退太丢脸,于是坚决不同意,楚成王没有办法,只能给他部分军队,让他去和晋国较量一番。
子玉带兵进逼晋师,晋文公反而让晋师向后撤退,这既是为了兑现当年晋文公流亡楚国时对楚成王的诺言“退避三舍”,也是为了示敌以弱。骄傲自满的子玉理所当然的认为晋国怕了自己,于是毅然带兵追了上去,最后,晋、楚两国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子玉大败,最后自杀谢罪。
暗流涌动
子玉死后,继任令尹的是那位质疑子玉能力的蒍贾的父亲蒍吕臣,不过此时若敖氏的势力已十分强大,因此对这个不是若敖氏出身的令尹相当不满,最终,蒍吕臣在位不到一年,便在一片反对声中去世。
接下来的三任令尹均是出自若敖氏,分别是斗勃、成大心、成嘉。
斗勃,是城濮之战时子玉的两个副手之一,史书上没有关于他的作乱记录,应该是一个贤臣。他曾在楚成王立嗣时劝谏楚王不要太早,唯恐以后反悔的话可能会造成祸患,而且他认为立嗣的太子商臣为人阴鸷,不会是一个好的君主。楚成王不听,最终斗勃被太子商臣陷害致死,而后来楚成王果然后悔立太子商臣,结果就在楚成王准备废太子时,太子商臣先下手为强,把自己的父亲楚成王杀死了,自己当了楚王,史称楚穆王。
斗勃之后的令尹成大心、成嘉都是子玉的儿子,他们也应该是贤臣,史书上也没有关于他们的作乱记录,并且都曾带兵征伐过叛楚的小国。
不过在他们两个人执政期间,分别爆发过其他若敖氏族人发动的叛乱。
斗宜申之乱
斗宜申,子玉从司马升任令尹时,斗宜申继任司马一职,也是子玉在城濮之战时的另一个副手。城濮之战战败,子玉自杀,斗宜申则被免去司马一职。
前617年,令尹成大心执政期间,郁郁不得志的斗宜申与子家勾结,策划杀死楚穆王,阴谋败露,最终被楚穆王处死。
斗克之乱
斗克,申公斗班之子,继任父亲的爵位,担任第二任申公。
前635年,秦穆公为寻求南开武关的通道,攻打楚国的属国鄀国。楚国派申公斗克前去支援鄀国,结果秦国用计把斗克俘虏。
前627年,秦、晋崤之战,秦国大败,秦穆公为寻求联楚抗晋,故而把斗克释放回国。不久,斗克被楚国任命为司马。
前614年,楚穆王病逝,其子楚庄王即位。楚国的附庸群舒趁楚国国君新丧,政局未稳,发动叛乱。时任令尹的成嘉决定带兵平叛,于是便令司马斗克、公子燮留守都城,自己出外平乱去了。
没想到斗克却伙同和成嘉争夺令尹一职失败的公子燮作乱,他们派人暗杀令尹成嘉,未遂之后,挟持楚庄王离都,途经庐地的时候,二人被庐戢黎、叔麇设计诱杀,楚庄王才得以获救,重返郢都。
相比其父斗班,斗克可谓窝囊透顶,既不能为国善守边疆,枉为封疆大吏;又不能为君尽忠,反而挟君作乱,终于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真是把他父亲斗班的脸丢尽了。
“斗般之乱”
斗克之乱后不久,令尹成嘉便去世了,接任他职位的是斗般,也就是斗子文之子。
斗般就当了两年的令尹,因此史书对他的事迹记载不多,不过也没出现什么作恶的事,所以应该也算得上一个贤臣,况且以他父亲斗子文的品格,他应该也不至于太差。
也许是人善被人欺,也许是若敖氏势力太大而招人恨,就在斗班担任令尹的第二年(前611年),蒍贾诬陷斗般谋反,导致斗般被处死。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