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超小超大

重农抑商 (4-1)

重农抑商

产生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工商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中国从远古开始便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大约在6000年前左右已逐渐摆脱狩猎和采集经济,进入以种植经济为主的原始农业经济。先民劳动、生息、繁衍的这块大陆,东临大海,西北是戈壁,西南则是极其险峻的青藏高原。在迈入文明门槛的前夕,在交通极不方便的条件下,这里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天地,与印度次大陆类似。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于外部世界还知之甚少。在这样的环境中主要从事原始农业经济,这是认识中国由氏族社会发展成国家的基点。”(摘自王立民主编《中国法制史》)显然,这与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地中海地区”的地理环境迥异。

形成根源

经济根源:中国特殊的地理和经济条件

中国地处东北亚、自然资源极丰富的内陆大国,土地广阔、肥沃,气候温和,较易通过种植采集取得生活资料。公元前21世纪,黄河流域的夏部落用木石器工具发展原始农业。

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性为“重农抑商”政策形成提供客观经济条件。属于小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中国,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性,使其难以摆脱农耕生产方式束缚。

政治根源: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

第一,封建中央集权专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一切财富资源亦莫非王有。工商业发达,必依赖资源开发利用,会与国家争夺“山海陂泽之利”(李贽《藏书》卷五零之《富国名臣总论》),对任何工商业,只要发现其稍有利可图,会收归官营,禁止私营,保证国家对资源垄断权。

第二,工商业的发展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资源,使农田荒芜,“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田,犹贱卖以贾”(《汉书贡禹传》);王符喻当时“舍农桑趋商贾”之社会风气为“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织百人衣之”(《潜夫论・浮侈》),道出工商业威胁小农经济,主张“省商贾,众农夫”(《荀子・君道》),“驱民而归之家,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汉书・食货志》)。

文化根源:中国特殊的伦理文化因素

与西方社会不同,古代中国社会是建立在自给自足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东方农业国家,是以农业文明为依托和以宗法血缘关系为根基的宗法社会。血缘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其伦理文化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慈子孝,君礼臣忠,夫和妻顺,兄友弟恭,姑义妇听”,“尊尊亲亲长长贵贵”。

封建社会伦理文化秩序,“衣服有制,官室有度,蓄产人徒有数,舟车甲器有禁……虽有贤才美体,无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訾,无其禄不敢用其财”(《春秋繁露・服制》)。专制中央集权下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要求“均平”的伦理文化。商业经济发展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时刻威胁小农社会均平、宁静、停滞的生活伦理。只有采取“重农抑商”统治政策才能实现和维持静态伦理文化秩序。“重农抑商”政策较为符合中国古代伦理文化价值准则。[1]

历史变化

先秦“奖耕战”、“抑商贾”

商时,农业已发展成为社会主要部门,实行“井田”制度,推动农业发展。西周,大规模组织奴隶集体劳动,工商业渐成社会经济重要部分。

秦至隋唐“重农抑商”、“崇本抑末”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三国:复兴汉室 连载中
三国:复兴汉室
工人阶级预备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4万字7个月前
浮梦千年 连载中
浮梦千年
莫鸿
或许历史的遗憾是真的可以改变的吧..........
1.0万字7个月前
黑白小传 连载中
黑白小传
粟光喵
一场在当时看来是不治之症的黄咳症洗劫了曲柔岛,白叶与清水的父亲巨尘从此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不理不眯——是什么造就了后来的白尘和清尘?
1.1万字7个月前
乱世众生相 连载中
乱世众生相
一缕微风绕指尖
一个小小的灵感
0.6万字7个月前
诗文大杂烩 连载中
诗文大杂烩
AliceRosedal
学霸聚集地
0.1万字7个月前
果泥:兔子穿越记 连载中
果泥:兔子穿越记
赧瓷
『果泥+微搞笑+all瓷』家人们点点收藏奥
0.1万字7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