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打趣道:“这孩子的扮相,犹如某人,你们却未察觉。”薛宝钗虽心有感悟,只微笑不语,未敢明说。贾宝玉也心中了然,却同样缄默。史湘云接着笑着说:“极像林妹妹的模样。”宝玉闻之,迅速瞥了湘云一眼,示意她慎言。旁人都留意到了这一幕,仔细一瞧,不禁都笑了起来,认同湘云的说法。
当晚,史湘云在更衣时,命翠缕打开衣包,将所有衣物妥善包起。翠缕劝道:“何必急于此时包裹,待临行前再作不迟。”湘云回应:“明日一早便走。留在此地无益,总是惹人注目,令人不适。”宝玉听闻此言,立刻走到湘云身边,恳切地说:“好妹妹,你误解了我。林妹妹心思细腻,他人虽心知肚明却不愿明言,皆因怕触动她的敏感。你无意中说出,可能会让她不快。我担忧你得罪他人,故示意你。你现在若对我生气,不仅辜负了我,还冤枉了我。若是其他任何人,哪怕他们得罪了十个人,也与我无关。”湘云摆手,说道:“你的甜言蜜语还是留着哄别人吧。我自然无法与林妹妹相提并论。别人调侃取笑她都无所谓,但我口无遮拦,实在不配谈论。他的身份尊贵,我岂敢相提并论。”
宝玉心中失落,只得再度去找黛玉。刚到门口,却被黛玉轻轻推开,门随即闭合。宝玉疑惑不解,只在窗户外低语唤着“妹妹”,然而黛玉始终不予理睬。宝玉满心郁闷,低着头陷入沉思。袭人深知此时劝说无益,于是宝玉就这样静静地立在门外。黛玉以为他已经离开,起身准备开门,却发现宝玉依然站在那里。黛玉一时觉得尴尬,不便再关门,只好上床躺下。宝玉跟进屋内,追问其中缘由:“凡事都有因由,说开了也就释怀了。为何突然生气,到底是为了什么?”黛玉冷笑着回应:“你问我才好呢。我就是你们的笑柄,被拿去和戏子相比,供人取笑。”宝玉连忙解释:“我没把你比作戏子,也没笑话你,你怎么生我的气呢?”黛玉反驳:“你还想辩解!还想嬉笑!你即使不做声,你的态度比那些明着嘲笑的人更伤人。”宝玉听后,无言以对。黛玉接着说:“这次我可以原谅。但你为何又跟湘云使眼色?你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难道她跟我玩闹,就是自轻自贱吗?她出身高贵,我却是贫寒的丫鬟,如果我回嘴,岂不是让她被人轻视?这都是你的初衷吧,但她偏偏不领情,反而也生气了。你为了缓和我们的关系,却说我小气,容易动怒;又怕她冒犯我,我生她的气。——我生她的气,跟你有什么关系?她冒犯了我,又跟你有什么相干?”宝玉闻言,想起刚才与湘云私下里的对话,原来黛玉都听见了。他仔细反思,自己原本是想调解二人的误会,结果却适得其反,两头都不讨好。这让他想起了最近读过的《南华经》中的句子:“机巧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无能的人无所追求,吃饱喝足后四处游荡,就像一艘无缆绳的船。”还有“山上的树木自生寇贼,源泉自招盗贼”这样的道理。想到这里,宝玉愈发觉得无趣。再想想,眼下连黛玉和湘云这两人都无法妥善处理,将来还能怎样。想到这里,他觉得无需再辩解,默默转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黛玉见他离去,知道他是因自省无趣而走,一言未发,心中却更加气愤,大声说道:“这一走,就一辈子别回来,也别再跟我说话。”
翻译版红楼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