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缠绵于黛玉左右,黛玉无奈,只好起身,口中抱怨:“你定是要扰我清静,那我便离开你眼前。”她一边说,一边欲出门。宝玉却嬉皮笑脸地应道:“你走到哪里,我便追随到哪里。”他顺势又拾起那荷包戴在身上。黛玉见状,伸手夺过,娇嗔道:“你刚还说不要,现在却又戴上,真是叫人羞涩。”话音未落,她不禁又轻笑出声。宝玉忙赔笑央求:“好妹妹,改天我请你帮我缝个新的香囊,好不好?”黛玉回道:“那得看我心情如何。”两人边谈边走,出了房间,一同往王夫人的住处走去。恰巧,宝钗也在那里。此时王夫人的住所一片喧嚣。贾蔷从姑苏带回了十二位女孩,并请了师傅教授她们技艺,连同戏服等一应道具都准备妥当。薛姨妈已搬至东北角一处宁静的居所,原来的梨香院经过修整,被用来作为女伶们的排练场所。那些曾经在府中唱戏,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被指派指导并管理这些年轻的演员。而贾蔷则被委以重任,负责监管日常开支和各种物料的账目。林之孝家的来报,已经寻访并购买到十二位小尼姑和小道姑,连同新制的二十四件道袍都已备齐。此外,还有一个留发修行的女子,她来自苏州,出身书香门第。自幼体弱多病,家里雇佣了许多替身祈福,却始终无效,直到这位小姐自己选择了出家,身体才得以康复。如今她十八岁,法号妙玉。双亲已不在人世,身边仅两位老仆和一个丫鬟陪伴。她文才出众,无需再研习经书,姿容更是出众。
贾母的呼唤在庭院的石径间回响,如丝如缕,透着关切与期盼。奶娘和丫鬟们的回应宛如和弦:“宝二爷此刻正与林妹妹共度时光。”闻言,贾母眉眼间绽放出温暖的笑意:“善,善,善!让他们在青春的岁月里尽情嬉戏。他父亲的严厉目光稍作停歇,就让这短暂的自由成为他们的欢愉。只愿他们和睦相处,不让宝玉心中留下半点忧郁。”众人点头称是,心中各有思量。提及那长安的佛门圣地与贝叶上的古老经文,众人不禁忆起妙玉,那位去年随师北上的女子,如今静居西门外的牟尼庵。其师通晓先天神数,却在去年羽化登仙,临行前嘱咐妙玉不宜归乡,宜于此潜心修行,未来自有时机。故妙玉坚守师命,未曾违背初衷。王夫人未等林之孝家的言毕,便提议:“既如此,何不邀她一同参与?”林之孝家的回报:“我去请她,但她直言贵族府邸恐以权势相逼,她不愿涉足。”王夫人淡然一笑:“出身高贵,些许傲骨实属常情,我们以礼相邀即可。”林之孝家的领命而去,安排书启相公拟定请柬,次日即备好车轿迎接妙玉。然而此事的后续暂且按下不表。此时,又有一仆人来报,工事急需纱绫,恳请凤姐开启库房。另一仆人则回禀,请求凤姐核对入库的金银器具。王夫人与上房的丫鬟们皆忙得不可开交。宝钗见此情景,提议:“我们不妨避开这纷扰,去寻探春她们共度欢乐。”于是,她携手宝玉、黛玉,朝迎春等人所在之处而去,那里,或许能找到片刻的宁静。王夫人等人的辛勤工作持续了整整一个秋季,直到所有事务悉数就绪。账目清清楚楚,古董珍玩井然有序,各类飞禽走兽——从仙鹤、孔雀到鹿、兔、鸡、鹅,都被安置在园中的各自天地。贾蔷策划的杂戏已排演得如火如荼,小尼姑与道姑们亦熟诵经文。贾政对此深感欣慰,邀贾母等人亲临检验,确保万无一失。在获得贾政的认可后,他选定良辰吉日上报朝廷。朝廷朱笔御批,批准贾妃于次年上元佳节归乡省亲。这份天恩降临,贾府上下更是日夜不息,连春节的欢庆也略显仓促。
备注:王夫人不让贾宝玉娶林黛玉的做法的初衷是好的,她绝对不是抱着害人的心思去凑合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原文里我一点都感觉不到薛宝钗对贾宝玉有什么爱慕之情,相反王熙凤倒是对贾宝玉有点关爱过度。
翻译版红楼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