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说:“那样大家都得死,而且我们也没有足够的弹药。”
隆美尔只有10分钟的告别时间。他痛苦地离开家人和副官后,坐进一辆为他准备的汽车,和那两位将军一起疾驰而去。
隆美尔的家中,儿子默默地陪伴着自己的母亲,副官艾丁格一个人守在电话机旁。大约20分钟后,一个电话打过来,告知他们隆美尔突发中风去世。
四、自杀的原因
隆美尔的自杀十分突然。从7月20号的刺杀事件,到10月14号被迫自杀,中间间隔2个多月的时间。问题在于,隆美尔是否真的参与了刺杀行动。根据战后逐渐开放的资料,人们并未发现有证据表明隆美尔直接参与了“7.20事件”。
而且,他也不赞成杀掉希特勒,在他看来,“死希特勒比活希特勒更可怕”。
但是,却有材料表明,二战后期隆美尔的思想确实很接近反抗,他与希特勒的分歧和矛盾越来越大。
最早出现裂痕的时间还是在非洲时期。1941年2月,隆美尔仅率领两个师抵达北非。在人员和装备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他率军多次击败英军,获得了“沙漠之狐”的称号
(非洲战场)
可希特勒并不十分重视非洲战场。当盟军将地中海上的德国运输舰一艘艘击沉后,隆美尔的后勤补给线即被掐断。然而,在没有增援和补给的情况下,柏林仍命令非洲军团战至最后一人。得知消息后,隆美尔愤怒至极,大骂希特勒是个疯子。
两人的矛盾终于演变为一场冲突。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他当着众人的面愤怒地顶撞希特勒:“唯一能做的是撤出非洲!”最终,他违命撤军。
(军事会议)
另外,隆美尔虽然为纳粹政权卖命,但他本人并不是纳粹分子。他没有虐杀俘虏的恶行。德国外逃的政治犯,他抓住后也未执行处决的命令。更为难得的是,有一次他的军队俘虏了一队犹太裔士兵,上面的命令是就地枪决,而他却将电报偷偷销毁,最后谁都不知道有这回事。
对于希特勒来说,隆美尔的这些所作所为简直就是抗命不遵。因此,当他从北非回来后就逐渐失宠。不过,此时的他也开始了解到更多的纳粹暴行。尤其在屠杀战俘这件事上,隆美尔极为厌恶纳粹党的所作所为。
当他得知儿子曼弗里德想参加党卫军时,怒不可遏地喊道:“绝对不行!希姆莱的集体屠杀正在断送德国!”
1943年12月,隆美尔调任驻法国的B集团军群司令,并主持“大西洋壁垒”防御工程。那时,隆美尔已经看出德国必然会失败。盟军诺曼底登陆后,隆美尔曾计划开放西部战线,与盟军和谈。可以说,这是一个危险而又大胆的想法。
并且,有证据表明他曾将这个计划透漏给多人,甚至还获得了党卫队军官的赞同和支持。他在军事会议上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但希特勒咆哮道:“有我在,任何人也别想和谈。”并把他赶了出去。
(诺曼底登陆)
这件事与后来隆美尔被迫服毒自杀有着直接的关系。盟军攻入法国后,隆美尔甚至萌生了将希特勒赶下台并进行审判的想法。
7.20刺杀事件后,希特勒进行疯狂的报复,数千官兵被清洗。在被抓的军官中,有不少是隆美尔的战友和下级,如他的参谋长斯派德尔,还有直接实施爆炸的施陶芬贝格。隆美尔得知后竟然写信替他们求情,这更加深了希特勒对他的猜忌。
因此,隆美尔虽然没有参与7.20刺杀事件,但他对希特勒确实存在强烈的不满和抵触心理,也确实想将其赶下台,越到二战后期这种情绪就越明显。
二战著名人物传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