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十六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是为乾卦,此时纯阳既备,微阴未萌,精炁充实,如得师指,修炼性命,立可成功矣——《性命圭旨》
南粤之地的夏季通常很长,烈日之下,村头成盖的树木犹如华盖一般,庇护着人们农忙间隙片刻的阴凉。阡陌之间,天如穹顶,旷野四周依稀可见几排低矮的村落,隐约传来织布机运作时的声响,有如蝉鸣一般,随着日头推移,缓缓生息。
“此村名唤南华村,隔一座山头便是禅宗六祖法师当年**的南华寺,此地村民受其福泽,性情淳朴,长久过着与世无争的耕织生活,自给自足,也算是个福地。”
世外传来一道清澈稳重的声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而南华村的牌坊外,一名道装打扮的长发男子身负宝琴,徒步走入村中,只见他面容祥和,垂眸敛息,意不外驰,气度十分朴素。
道者默然与天外之声交谈:“我在仙宗望见南粤之地有白光冲天,一路追索寻到此地,南华一带福德深厚,此番也许要出一名我辈中人。”
天外之音道:“仙宗隐世日久,掌门师尊于五百年前曾留下魔祸兵燹的谶语,算起来时期将近。或许师弟此行回归之后,吾等要着手入世了。”
“广陵君不才,仅遵地掌之命。”道者恭敬答道。
“你啊……你我师兄弟,何须客套。”天外之声微微叹息,又叮嘱道:“师弟出门在外,有事可结符传讯,吾可助你。”
“是,有劳地掌。”广陵君颔首。
南华村靠近南华寺,也见过许多从各地慕名而来的善男信女,或是商贾贩夫。只是向来释家道场,行脚僧多,全身做一派道家打扮的客人却很罕见,因此广陵君一入村口,傍晚在树荫下消食谈天的农夫村妇便注意到他,自来熟的打起了招呼。
有名农夫岔开腿坐在凸起的树根上,挥着草帽呼声道:“那道长,你从哪里来,做什么打我们村里经过?”
村妇有抱着孩子,有剥着豆子的,有扶着腿正打趣的,都笑道:“好俏的道长,和观自在菩萨似的。”
也有老人乐呵呵的觑着,身后有小孙子卖力捶着背。
广陵君便在树下坐下来,和众人话了一会儿家常,又聊到许多六祖故事,村人从小耳濡目染,全村上至百岁老人,下到三岁稚儿,没有不能将南华寺的传说侃上两句的。释氏思想传至六祖,也在民间生根发芽,大抵六祖法师出身微末,法教朴实,自然而然便让老百姓亲近喜爱。
众人聚着一团,聊到酣处,村长喜笑颜开道:“原以为释家和道家是井水不犯河水,不曾想道长也对咱们这的六祖大师父这般尊敬,倒是我们处处分别,心眼小了。”
广陵君微笑道:“世间名相不同,总是殊途同归,久听南华村人福慧深厚,今日一来,才知道所言非虚。”
村长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道长客气了,不知您远道而来,可是为上南华寺一观?我们村里人都愿为道长引路。”
广陵道:“南华寺自然要去,只是现下贫道有一事,尚未请教诸位。”
“哦?道长请说。”
“我来此地,是想打听一个人。”
“您想打听什么人?这十里八村的,没有什么人咱们不知根知底的,只要不是什么坏事,连他家里有几头猪崽咱们都能唠。”说话的村民十分豪爽,众人都连连称是。
见此情景,广陵君心中一喜:“那是极好,我要找的人是我姑舅老爷家的嫂子的弟妹的二大爷的儿媳妇家邻居生的孩子,名叫李小娃,大家可认得?”
“您这关系也真够绕的,都不在五服吧,李小娃……你说李家那个白头娃娃吧,他…唉。”村民们听了连连摇头,不等广陵反应,众人就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好像一提到他,大家就有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事。
山峦为晴雪所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