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条约
事件背景
1876年,日本以武力轰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自此以后,日本便与朝鲜的宗主国清朝在朝鲜半岛展开争夺,这种竞争在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以后更加激烈。当时清朝和日本在朝鲜都有驻军,但清朝的势力明显占据优势。清朝的驻军数量为3个营约1500人(1884年5月前为6营3000人),而日本的驻军只有1个中队约200人(1883年7月之前为2个中队的兵力),而且由于历史原因,朝鲜官民大多亲近中国而反感日本,朝中“事大党”占绝大多数。日本自然不甘心,于是以“文明开化”为诱饵,在朝鲜大力扶植亲日势力,“开化党”就是朝鲜亲日势力的代表。开化党以金玉均、洪英植、朴泳孝等年轻士族为主,对日本非常崇拜羡慕,而他们对内打算进行明治维新式的改革,对外依靠日本夺取政权。日本政府起初对开化党大力培植资助,但后来又有所顾虑,对开化党的援助渐露难色。正巧此时驻朝清军由于中法战争的吃紧而从朝鲜调走一半,开化党遂准备借助日本力量发动武装政变,清洗事大党大臣,夺取政权,他们找到当时的日本驻朝公使竹添进一郎求助。竹添进一郎爽快答应,日本政府却并不赞成协助开化党发动政变。然而,在日本政府的指令到达朝鲜前,开化党已经于1884年12月4日发动了“甲申政变”,杀死6名亲清大臣和1名宦官,同时他们还给日本公使馆送去据称是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亲笔所写的求助谕旨,上面只有铅笔写的四个字“日使来卫”(一说“日本公使来护朕”)。竹添进一郎接到国王谕旨以后带了200名日军前来协助开化党夺权。
甲申政变期间,朝鲜百姓普遍认为开化党勾结日本挟持国王,窃取国柄,因此对开化党和日本人恨之入骨,排日风潮又起。数万汉城市民及部分中国侨民、士兵攻击日本商店和民居,300多名日本侨民如潮水般涌入公使馆中避难。12月6日夜晚,开化党人金玉均、朴泳孝、徐载弼、徐光范也跟随竹添进一郎和日军败退公使馆中。竹添打算带着日本侨民与开化党人撤退,临行前烧毁公使馆机密文件,却不料失火将整个公使馆烧毁。金玉均等开化党人仓皇逃走,在仁川搭上日本邮轮“千岁丸”号,才得以逃回日本。有40名日本官兵和商民死于甲申政变及其后的排日风潮中,死者中地位最高的是公使馆武官矶林真三大尉,他是在“游历”朝鲜内地后返回汉城途中受排日风潮波及而被朝鲜群众打死于汉城南郊,此外有90多名朝鲜百姓在甲申政变后的排日风潮中被日本人所杀。
竹添进一郎并未在政变后立刻返回日本,而是躲在仁川日本租界的领事馆里。竹添在向日本政府报告政变情况后,一面处理抚恤死伤者等事宜,一面应付朝鲜外务督办(督辨交涉通商事务)赵秉镐的抗议,与之以照会形式往复,为自己的行为辩护。12月13日,日本政府接到了竹添进一郎的报告,先派参事院议官井上毅赴朝鲜调查情况,然后对国内宣传中国和朝鲜无故损害日本的权益和尊严,将政变的责任全部推到中国和朝鲜身上。
中国近代屈辱史篇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